讀王維夷門歌盡述侯嬴朱亥之事今春侍大人官汴省得以周覽城郭而遺臺廢圃往往瓦礫山積所謂夷門者不可復識其處

· 盧亙
憶昔詞客歌夷門,七雄爭戰紛如雲。 信陵盜符侯嬴死,鐵錘擊碎邯鄲軍。 後來誰震關河響,五季相乘如反掌。 當年意氣作飛煙,空餘朽骨埋黃壤。 宋家九葉二百秋,仁涵義染還生羞。 壽山穹窿九州哭,獨有遺民恨銷骨。 易水南流汴水清,黃河不洗中原兵。 天戈一指八紘舉,四海無波日月明。 雄臺屹立天垣近,夔皋繼出扶皇運。 桑陰蔽日麥連雲,坐看龔黃清列郡。 我來喜遇春如海,瓦礫生煙變光彩。 紅塵撲面人不知,獨過屠門吊朱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夷門:古代汴京(今河南開封)的東門,因位於夷山之上而得名。
  • 侯嬴朱亥:戰國時期魏國的兩位著名俠士,與信陵君關係密切。
  • 信陵盜符:指信陵君竊取魏國兵符,以救趙國之事。
  • 邯鄲軍:指趙國的軍隊,邯鄲是趙國的都城。
  • 五季:指五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 宋家九葉:指宋朝從太祖趙匡胤到欽宗趙桓共九位皇帝。
  • 壽山:指汴京附近的壽山,這裏象徵宋朝的興衰。
  • 九州:古代中國的代稱,泛指全中國。
  • 八紘:指八方極遠之地,泛指天下。
  • 夔皋:古代傳說中的賢臣,這裏比喻賢能的官員。
  • 龔黃:指龔遂和黃霸,兩位漢代著名的清官。

翻譯

回憶往昔,詞客吟詠夷門,七國爭霸戰亂如雲。信陵君竊取兵符,侯嬴爲之犧牲,朱亥用鐵錘擊潰邯鄲的軍隊。後來,誰還能震動關河的聲響,五代更迭如同反掌之間。當年的英雄氣概化作飛煙,只剩下朽骨埋藏黃土之下。

宋朝歷經九代,二百年間,仁義之風涵養,仍有羞愧之事。壽山高聳,九州哭泣,唯有遺民深感遺憾。易水向南流,汴水清澈,黃河未能洗淨中原的戰亂。天戈一指,八方極遠之地皆舉,四海之內無波瀾,日月明亮。

雄偉的臺閣屹立在天垣附近,賢臣如夔皋相繼出現,扶持皇朝的命運。桑陰蔽日,麥田連雲,坐看如龔遂、黃霸般的清官治理列郡。我來到這裏,喜逢春日如海,瓦礫生煙,變化出光彩。紅塵撲面,人們不知,我獨自經過屠門,憑弔朱亥。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夷門、侯嬴、朱亥等歷史元素的回憶,展現了歷史的滄桑變遷和英雄人物的悲壯命運。詩中,盧亙以深沉的筆觸描繪了從戰國到宋朝的歷史畫卷,表達了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末,詩人以春日和瓦礫的變化,寓意歷史的循環和希望的重生,同時通過獨自憑弔朱亥,抒發了對英雄逝去的哀思和對歷史的深刻反思。

盧亙

元汲郡人,字彥威。幼穎悟,博覽羣書。爲文雄逸,尤工於詩。以擬著《滕王閣記》,受知於姚燧,薦爲國史院編修。後以待制卒。有《彥威集》。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