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劉理之木石
木石山人枕溪曲,盡日看山如不足。一朝木石真到眼,昔者寓言今實錄。
何年老楠生長空山中,枯根入地蟠蛟龍。嵌竇玲瓏削蒼璧,宛如當年蘇老之三峯。
浪齧沙沿歲時久,豈知竟落漁人手。漁人好飲君好奇,駝入君家博升斗。
君不見嗜石相國李與牛,不惜千金購羅搜。豈知山人奄有一丘壑,只費平原五督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枕溪曲:靠近溪流彎曲處。
- 昔者寓言今實錄:過去是寓言,現在是真實的記錄。
- 嵌竇玲瓏:形容山石的洞穴精緻巧妙。
- 蒼璧:青色的玉石,此處形容山石的顏色和質地。
- 浪齧沙沿:波浪侵蝕沙岸。
- 奄有:擁有。
- 一丘壑:一片山林。
- 五督郵:古代官職,此處指小額的費用。
翻譯
木石山人住在靠近溪流彎曲的地方,整天看山都看不夠。有一天,真正的木石真的出現在眼前,過去只是寓言,現在卻成了真實的記錄。
不知何時,一棵老楠樹在空山中生長,枯萎的樹根像蛟龍一樣深入地下。山石的洞穴精緻巧妙,如同削成的青色玉石,就像當年蘇老的三座山峯一樣。
波浪侵蝕沙岸已經很久了,誰知道這些木石最終竟落入了漁人的手中。漁人喜歡飲酒,而你則對這些木石感到好奇,於是將它們運回家中,換取了一些酒水。
你沒看到那些嗜好石頭的相國李和牛嗎?他們不惜千金四處搜尋。然而,山人卻擁有了一片山林,所花費的不過是小額的費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山人的自然生活與相國們的奢華追求,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與簡樸生活的嚮往。詩中,「木石山人」的形象與「嗜石相國」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滿足於自然之美,後者則追求物質的奢華。通過這種對比,詩人強調了內心的滿足與外在的物質追求之間的差異,體現了對簡樸生活的讚美和對自然美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