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以己巳正月渡江訪會家弟於天界寺雪阻五宿今年臘月寺僧訪餘曇陽庵留宿雪復大作因成一律寄之
昔年五宿天界寺,今日重逢天界僧。
傍看無發勝有發,此事吾能汝不能。
聽講雨花還更否,聞鍾乞食記誰曾。
雪鴻指爪何勞荅,且共龐公坐一燈。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己巳: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公曆哪一年需根據上下文推算。
- 天界寺:寺廟名,具體位置不詳。
- 曇陽庵:寺廟名,具體位置不詳。
- 無發勝有發:指僧人剃度後的光頭,勝過有頭髮的俗人,意指僧人的清淨生活勝過俗世。
- 雨花:可能指佛教中的雨花臺,也可能是比喻說法,指佛法如雨滋潤心田。
- 聞鍾乞食:指僧人聽鐘聲後外出乞食,是佛教僧侶的生活方式之一。
- 雪鴻指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跡,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雪鴻指爪,不亦悲乎!」意指往事如雪地上的鴻雁爪印,雖留痕跡卻難以追尋。
- 龐公:可能指龐蘊,唐代著名禪師,以坐禪聞名。
翻譯
昔日我在己巳年正月渡江,前往天界寺探望我的弟弟,因雪阻而住了五夜。今年臘月,天界寺的僧人來訪我在曇陽庵,留宿時又逢大雪,因此寫下這首詩寄給他。
昔日我曾五宿天界寺,今日又與天界僧重逢。 旁觀者看僧人無發勝過有發,這種清淨生活我能夠理解,你卻不能。 聽你講佛法如雨滋潤心田,是否還會再有? 聞鐘聲乞食的記憶,又有誰曾記得? 往事如雪地上的鴻雁爪印,何須勞煩回答, 且讓我們像龐公一樣,共坐一燈下,靜享此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回憶與現實的交織,表達了詩人對佛門清淨生活的嚮往和對往事的感慨。詩中「無發勝有發」一句,巧妙地以僧人的剃度象徵清淨,與俗世形成對比。末句「且共龐公坐一燈」則展現了詩人希望與僧人共享寧靜禪意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佛法的敬仰和對塵世的超脫。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盤蛇嶺在雲霄驛北三十里時正月半梅花開 》 —— [ 明 ] 王縝
- 《 早春雪後見辛夷初發 》 —— [ 宋 ] 宋庠
- 《 寄祁羨仲兼訊盧唐憲龐與虔 》 —— [ 明 ] 曾仕鑑
- 《 成化乙未廷試受卷紀事有作時年三十 》 —— [ 明 ] 程敏政
- 《 至正丙申端月避寇竹州岡樑家 》 —— [ 元 ] 黎伯元
- 《 自巴河至蘄陽口道中得二詩示仲達與秬同賦 》 —— [ 宋 ] 張耒
- 《 踏莎行 · 其六早春即事 》 —— [ 宋 ] 毛滂
- 《 乙丑初春即事 》 —— [ 明 ] 釋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