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與竹溪王大中丞爲郢中之別餘十二年矣公撫關右值旱魃爲虐公竭力祛之民漸回菜色辱遣使問存憮然有懷遂成一律
十年郢裏追陪後,百二秦關保障中。
分陜古時惟召伯,三城今旦有張公。
雲霓疏自憂天切,鴻雁詩偏憫旱工。
豈爲土龍方致雨,將無銅雀解鳴風。
即丘東海俱名族,建業長安總舊宮。
無那新秋圓月色,一尊西笑向誰同。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郢中:古代楚國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附近。
- 百二秦關:指秦地的關隘,比喻險要之地。
- 分陜:指分界,這裏指古代的陜州,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帶。
- 召伯:古代賢臣,曾輔佐周成王。
- 三城:指三個城池,具體指哪三個城池不詳。
- 張公:指張良,漢初名臣,曾輔佐劉邦建立漢朝。
- 雲霓:指天上的雲彩和彩虹,比喻美好的景象。
- 憂天:指擔憂天災,比喻憂國憂民。
- 鴻雁詩:指古代詩人寫給遠方親友的詩,比喻思念之情。
- 憫旱工:指同情旱災中的百姓。
- 土龍:指古代傳說中的龍,比喻神靈。
- 銅雀:指古代傳說中的鳥,比喻美好的事物。
- 即丘:指即墨,古代地名,在今山東省即墨市。
- 東海:指東海郡,古代地名,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一帶。
- 建業:指南京,古代地名,在今江蘇省南京市。
- 長安:指西安,古代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
- 舊宮:指古代的宮殿,比喻過去的輝煌。
- 新秋:指初秋,即農曆七月初。
- 圓月色:指中秋節的月亮,比喻團圓和美好。
- 西笑:指向西邊笑,比喻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翻譯
自從與竹溪的王大中丞在郢中分別已經十二年了,他在關右擔任官職時,恰逢旱災嚴重,他竭盡全力去救災,百姓們逐漸恢復了生機。他派遣使者來問候我,我感到非常感動,於是寫下了這首詩。當時正是閏六月的望日。
十年前在郢中我們曾一起追尋美好,如今你在秦地的關隘中保障着國家的安全。古時候分界的地方只有召伯,而今天有你張公在三城中守護。天上的雲彩和彩虹漸漸散去,你憂國憂民的心情卻更加深切,寫給遠方親友的詩中,你同情着旱災中的百姓。難道是因爲神靈正在降雨,還是因爲美好的事物即將出現?即墨和東海都是著名的家族,南京和西安都是古代的宮殿。無奈新秋的圓月色下,我獨自一人向西邊笑,不知道未來的美好將與誰共享。
賞析
這首詩是王世貞在得知王大中丞在關右擔任官職時,竭盡全力救災,百姓們逐漸恢復生機的消息後,感慨萬分而寫下的。詩中,王世貞通過對往事的回憶和對現實的描繪,表達了對王大中丞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國家命運和百姓疾苦的深切關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詩。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