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題李侍御書齋

· 許渾
昔話平生志,高齋曾見留。 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難酬。 獨立千峯曉,頻來一葉秋。 雞鳴應有處,不覺淚空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齋:指李侍御的書齋,也暗示其地位尊貴。
  • 道孤:道,指志向或理想;孤,指孤獨,這裏指志向高遠而無人理解。
  • 恩重:指李侍御對作者的恩情深厚。
  • 力難酬:力量難以回報,表示感激之情深重,難以用行動完全表達。
  • 千峯:形容山峯衆多,這裏可能指書齋周圍的自然環境。
  • 一葉秋:比喻秋天的到來,也暗示時光的流逝。
  • 雞鳴:古代常以雞鳴作爲時間的標誌,這裏可能指清晨。

翻譯

曾經談論平生的志向,高貴的書齋曾留下我的身影。 志向高遠卻感到孤獨,恩情深重卻難以回報。 獨自站立在衆多山峯的清晨,頻繁地迎來秋天的第一片落葉。 雞鳴之時應該有我的歸處,不知不覺中淚水已空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李侍御的深厚感激之情以及對自己志向的孤獨感。詩中「高齋曾見留」一句,既描繪了李侍御書齋的尊貴,也暗示了作者與李侍御的交往。後文通過「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難酬」深刻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感激。結尾的「雞鳴應有處,不覺淚空流」則抒發了作者對未來歸宿的迷茫與對過往恩情的無盡懷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沉的內心世界。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