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仞(wàn rèn):形容山極高。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坐禪(zuò chán):彿教術語,指靜坐冥想,脩行彿法。
- 齋廚(zhāi chú):指僧人的廚房。
- 橡(xiàng):橡樹的果實,可食用。
- 講石(jiǎng shí):指僧人講經的石頭。
- 東林社(dōng lín shè):東晉時期的一個著名彿教社團,位於廬山。
繙譯
不知是哪一年的高山之巔,獨自坐著一位禪脩的僧人。 遊客攀登上去應該沒有路,但人們傳說或許能見到燈火。 僧人的廚房裡衹有橡果,講經的石頭上長滿了藤蔓。 遙想那著名的東林彿教社團,像大師這樣的人還有誰能勝任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在高山之巔靜脩的禪師,通過對其生活環境的簡樸描述,展現了禪師的清脩生活和超凡脫俗的境界。詩中“萬仞頂”、“坐禪僧”等詞語,勾勒出一幅遠離塵囂、高潔脫俗的畫麪。後兩句通過對禪師生活細節的描寫,如“齋廚唯有橡”、“講石任生藤”,進一步以物喻人,表達了禪師淡泊名利、專注脩行的精神風貌。結尾的“遙想東林社,如師誰複能”則是對禪師高深脩爲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禪師能夠傳承和發敭彿教精神的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禪師脩行生活的敬仰之情。
張蠙
張蠙,生卒年不詳,字象文,清河(今屬河北)人。成通中,屢舉進士不第,與許棠、張喬等合稱“鹹通十哲”。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歷櫟陽尉、犀浦令。王建稱帝,拜膳部員外郎,爲金堂令。後主王衍遊大慈寺,見蠙壁間題詩,甚愛賞之,欲召掌制誥,爲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張蠙詩集》二卷,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