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詣(yì):到。
- 水碓(shuǐ duì):古代利用水力舂米的器具。
- 風爐:古代用於煉丹或煮茶的爐子。
- 輟棹(chuò zhào):停止划船。
- 踟躕(chí chú):徘徊不前的樣子。
翻譯
我暫時去拜訪一位高僧,來尋找這偏僻的寺廟。 岸邊的花兒隱藏着水力舂米的器具,溪水映照着煉丹的風爐。 高僧的頭頂上築着新鵲的巢,他的衣中帶着舊時的佛珠。 我們談論禪理,我未能離去,停止划船,徘徊不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岑參拜訪一位高僧的情景。詩中,「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風爐」生動地描繪了寺廟周圍的自然環境,展現了寧靜而古樸的氛圍。通過「頂上巢新鵲,衣中帶舊珠」的對比,既表現了高僧的樸素生活,又暗示了他深厚的修行。最後兩句「談禪未得去,輟棹且踟躕」則表達了詩人對禪理的深感興趣,以及對離去的猶豫不決,體現了詩人對精神追求的執着和對世俗的留戀。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禪宗文化的嚮往和對高僧的敬仰。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