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秋日三首

· 張翥
水繞雲回萬里川,鳥飛不下草連天。 歌殘敕勒風生帳,獵罷閼氏雪沒韉。 紅頰女兒花作隊,紫髯都護酒如泉。 時巡歲歲還京樂,別換新聲被管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敕勒(chì lè):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
  • 閼氏(yān zhī):古代匈奴對其君主妻子的稱呼。
  • (jiān):馬鞍下的墊子。
  • 紫髯都護:指邊疆的將領。
  • 時巡:指皇帝的巡視。

翻譯

水環繞着雲霧迴旋的萬里江川,鳥兒飛過也不願落下,因爲草地連綿無際。歌聲隨着敕勒的風飄揚在帳篷間,狩獵結束後,閼氏的身影被雪覆蓋,連馬鞍下的墊子也看不見了。紅潤面頰的女孩們像花一樣成羣結隊,紫髯的邊疆將領們飲酒如泉。每年皇帝巡視回京時,都會換上新的樂曲,被管絃樂聲所包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代邊疆的壯麗景色和邊塞生活的熱鬧場景。詩中「水繞雲回萬里川」以宏大的視角展現了邊疆的遼闊,而「鳥飛不下草連天」則通過細膩的觀察,表現了自然的原始美。後兩句通過對歌聲和狩獵的描寫,展現了邊疆民族的生活風情。最後兩句則反映了皇帝巡視時的盛況和京城的繁華,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和諧與繁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邊疆的壯美,又體現了京城的繁華,是元代邊塞詩的佳作。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