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鎮國軍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胡寇尚未盡,大軍鎮關門。
旌旗遍草木,兵馬如雲屯。
聖朝正用武,諸將皆承恩。
不見征戰功,但聞歌吹喧。
儒生有長策,閉口不敢言。
昨從關東來,思與故人論。
何爲廊廟器,至今居外藩。
黃霸寧淹留,蒼生望騰鶱。
捲簾見西嶽,仙掌明朝暾。
昨夜聞春風,戴勝過後園。
各自限官守,何由敘涼溫。
離憂不可忘,襟背思樹萱。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潼關:位於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是古代重要的關隘。
- 鎮國軍:唐代的一種軍事編制。
- 句覆使院:指軍事使節的官署。
- 胡寇:指北方的遊牧民族侵略者。
- 旌旗:古代用以指揮或表示軍隊的旗幟。
- 雲屯:形容軍隊密集如雲。
- 聖朝:對當時唐朝的尊稱。
- 用武:指使用武力,進行戰爭。
- 歌吹喧:指戰場上士兵的歌聲和樂器的喧鬧聲,暗指戰事頻繁但無實際戰功。
- 儒生:指讀書人,這裏特指有政治抱負和策略的文人。
- 長策:指深遠的計策或政策。
- 關東: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即中原地區。
- 廊廟器:指適合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務的人才。
- 外藩:指邊疆地區。
- 黃霸:指黃石公,傳說中的道家高人,這裏比喻賢能之士。
- 淹留:停留,滯留。
- 蒼生:指百姓。
- 騰鶱:飛翔,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
- 西嶽:指華山,位於陝西省。
- 仙掌:華山的一個峯名。
- 朝暾:早晨的陽光。
- 戴勝:一種鳥,這裏指鳥鳴。
- 後園:指官署或家中的後花園。
- 官守:指官員的職責和守土。
- 離憂:離別的憂愁。
- 襟背:指胸前和背後,比喻內心。
- 樹萱:種植萱草,萱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忘憂。
翻譯
胡人的侵略還未結束,大軍駐守在潼關的關門。 旌旗遍佈草木之間,士兵和馬匹密集如雲。 聖明的朝廷正在使用武力,諸位將領都受到恩寵。 不見有徵戰的成功,只聽到戰場上歌聲和樂器的喧鬧。 儒生雖有深遠的策略,卻閉口不敢言說。 昨日我從關東來到這裏,想與故人討論這些事。 爲何那些適合在朝廷中擔任要職的人才,至今仍被派往邊疆? 賢能之士不應被滯留,百姓期待他們能得到重用,飛翔高遠。 捲起簾子可見西嶽華山,仙掌峯在朝霞中顯得格外清晰。 昨夜聽到春風中戴勝鳥在後園的鳴叫。 各自受限於官職和守土,怎能有機會敘說涼爽與溫暖。 離別的憂愁難以忘懷,胸前和背後都思念着種下忘憂的萱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疆的緊張局勢和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岑參通過對潼關軍事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戰爭頻繁但無實際戰功的憂慮。他提到了儒生雖有良策卻不敢言,以及賢能之士被派往邊疆的無奈,反映了對國家用人不當的批評。詩的結尾,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國家未來的憂慮,體現了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