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劉潤甫用新秋遣懷詩韻

三多鍒鍊到精純,傑句雄篇若有神。 琴枕贊成傳後學,蠡杯賦就繼前人。 瀛洲渺渺嘗迷路,頭髮蕭蕭不滿巾。 倦對青衿把雞肋,杖藜思卓故鄉塵。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多:多福、多壽、多男子。
  • 鍒鍊:(róu liàn)鍛鍊,磨鍊。
  • 精純:精湛純熟。
  • 傑句:出色的詩句。
  • 雄篇:宏偉的詩篇。
  • 琴枕:指與琴相關的詩文。
  • 蠡杯:(lí bēi)古代的一種酒器。
  • 瀛洲:傳說中的仙山,比喻遙遠的理想之地。
  • 蕭蕭:稀疏的樣子。
  • 青衿:(qīng jīn)古代學子的服裝,借指學子。
  • 雞肋:比喻無多大意味、但又不忍捨棄之事物。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高聳,這裏指思念故鄉的情感高漲。

翻譯

多福多壽多男子,經過無數次的鍛鍊達到了精湛純熟的境界,那些出色的詩句和宏偉的詩篇彷彿有神助。關於琴的詩文已經完成,傳給了後來的學子,而關於蠡杯的賦作也繼承了前人的傳統。在遙遠的瀛洲,我曾迷失方向,頭髮稀疏,連頭巾都遮不滿。厭倦了與學子們討論那些無多大意味卻又難以捨棄的話題,拄着藜杖,心中思念着故鄉的塵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自豪與對後學的期望,同時也流露出對現實生活的厭倦和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詩中「三多鍒鍊到精純」展現了詩人對自己詩歌技藝的自信,「琴枕贊成傳後學」則體現了對後學的關懷與傳承。而「瀛洲渺渺嘗迷路」與「杖藜思卓故鄉塵」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是對理想追求的迷茫,另一方面是對故鄉情感的深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楊弘道

元淄川人,字叔能,號素庵。氣高古,不事舉業,磊落有大志。文章極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