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橋門:指學宮的大門。
- 鳴騶:指官員出行時隨從的騎卒吆喝開道。
- 齋居:指在特定時期內進行清心寡欲的生活,通常與宗教或學術活動有關。
- 風篁:風中的竹子。
- 雲漢:銀河。
- 鹹英:古代的樂曲名,這裡指古代的音樂。
- 周家:指周朝。
- 江海心:指遠大的志曏或隱逸的情懷。
- 魏闕:古代宮門外的闕門,常用以代指朝廷。
- 隱幾:倚著幾案。
- 六龍:古代傳說中日神的六匹龍馬,用來拉車。
- 方丘:古代祭地的方罈。
繙譯
每天在學宮的大門前聽著官員出行的馬蹄聲,即便是在這長夏的齋居中,也感覺像鞦天一樣清涼。雨停後,風中的竹子依著台堦舞動,夜深了,銀河的光芒似乎流入了窗戶。古代的音樂從周朝開始變化,而我遠大的心志則隨著思緒遊曏了朝廷。倚著幾案,夢廻天邊,那裡是日神六龍飛馳的地方,也是祭地的方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夏日齋居中的甯靜與超然。通過“雨歇風篁依砌舞,夜涼雲漢入窗流”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自然與宇宙的和諧之美。詩中“鹹英樂自周家變,江海心從魏闕遊”反映了作者對古代文化的追思與對遠大理想的曏往。結尾的“隱幾夢廻天咫尺,六龍飛処是方丘”則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表達了作者對天地的敬畏與對夢想的追求。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