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夜即事

初晴天氣便炎蒸,小閣風多最上層。 臘酒舊藏椎髻婦,春茶新惠住山僧。 頻探落月移湘簟,自惜流螢掩夜燈。 一歲算來今夕短,老夫猶爲幾回興。
拼音

所属合集

#夏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炎蒸:酷熱。
  • 臘酒:冬季釀製的或冬天陳釀後春季開甕的酒。
  • 椎髻:一種簡單的髮髻,形狀像椎。
  • 春茶:春季採摘的新茶。
  • 住山僧:居住在山中的僧人。
  • 頻探:頻繁地觀察。
  • 湘簟:湘竹製成的席子。
  • 流螢:飛舞的螢火蟲。
  • 今夕短:指夏至夜是一年中夜晚最短的。

翻譯

夏至初晴,天氣立刻變得酷熱,小閣樓上層風最多。 冬季釀製的酒由髮髻簡單的婦人舊藏,春季的新茶則新贈給了山中的僧人。 頻繁地觀察着落月,移動湘竹蓆子,自惜飛舞的螢火蟲遮掩了夜燈。 一年中今夜最短,老夫我還有幾次這樣的興致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至夜晚的景象,通過對比炎熱的天氣與小閣樓上的涼風,以及舊藏的臘酒與新贈的春茶,展現了季節的變遷與生活的細節。詩中「頻探落月移湘簟,自惜流螢掩夜燈」一句,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色與個人情感,表達了對短暫夏夜的珍惜與對生活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敏感與對生活細節的深刻體驗。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