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丞奉詔於江都望京口詩

回首觀濤處,極望滄海湄。 流波去無限,喬木不勝悲。 蓬萊雖已變,池塘尚所思。 歸飛路窮此,悵望情難持。 吾生乃民季,疇日佐藩維。 尚想西園夕,猶懷北固時。 城邑才辨處,風煙忽何之。 跂予未能已,顧嘆空遲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觀濤:觀賞波濤。
  • 極望:遠望。
  • 滄海湄:大海的邊緣。
  • 流波:流動的水波。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不勝悲:無法承受的悲傷。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
  • 池塘:指詩人曾經居住或遊憩的地方。
  • 歸飛:比喻歸心似箭。
  • 路窮此:路到盡頭。
  • 悵望:惆悵地望着。
  • 情難持:情感難以維持。
  • 民季:民間的末世,指亂世。
  • 疇日:往日。
  • 佐藩維:輔佐地方的官員。
  • 西園:指詩人曾經遊憩的園林。
  • 北固:地名,指北固山,位於今江蘇鎮江。
  • 城邑:城市。
  • 風煙:戰亂的景象。
  • 跂予:踮起腳尖。
  • 顧嘆:回頭嘆息。

翻譯

回首望向觀賞波濤的地方,遠眺大海的邊緣。 流動的水波似乎永無止境,高大的樹木也充滿了悲傷。 即使仙山蓬萊已經變遷,我仍然思念那裏的池塘。 歸心似箭,但路已到盡頭,惆悵地望着,情感難以維持。 我生於亂世,往日曾輔佐地方官員。 仍然想念西園的夕陽,懷念北固山的時光。 城市剛剛能辨認,戰亂的景象又去了哪裏? 我踮起腳尖,無法停止,回頭嘆息,心中空蕩蕩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詩中,「觀濤」、「滄海」等意象展現了詩人對廣闊天地的嚮往,而「喬木不勝悲」、「悵望情難持」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無力感。通過對「西園」、「北固」等地的回憶,詩人展現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最後,「城邑才辨處,風煙忽何之」反映了戰亂給詩人帶來的迷茫和不安。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感受。

孫萬壽

隋信都武強人,字仙期。少從熊安生受五經,兼習子史。初仕滕王文學,以衣冠不整坐配防江南。行軍總管宇文述召典軍書。文帝仁壽初征拜豫章王長史。後授大理司直,卒於官。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