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週記室遊舊京詩
大夫憫周廟,王子泣殷墟。
自然心斷絕,何關係慘舒。
僕本漳濱士,舊國亦淪胥。
紫陌風塵起,青壇冠蓋疏。
臺留子建賦,宮落仲將書。
譙周自題柱,商容誰表閭。
聞君懷古曲,同病亦漣如。
方知周處嘆,前後信非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夫:古代官職,此處指周朝的官員。
- 憫:哀憐,同情。
- 周廟:周朝的宗廟,象徵周朝的權威和歷史。
- 王子:指周朝的王族成員。
- 殷墟:商朝的遺址,此處象徵着商朝的滅亡。
- 慘舒:悲喜,此處指心情的悲痛與舒緩。
- 僕:古代文人的自謙詞,相當於「我」。
- 漳濱士:指居住在漳水邊的士人,此處爲作者自指。
- 淪胥:淪陷,指國家的衰敗或滅亡。
- 紫陌:指京城的大道。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青壇:古代祭祀的場所。
- 冠蓋:指官員的帽子和車蓋,代指官員。
- 子建賦:指曹植(字子建)的賦作,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
- 仲將書:指書法家張芝(字仲將)的書法作品。
- 譙周:三國時期蜀漢的學者,此處指他的自題柱。
- 商容:商朝的賢人。
- 表閭:在閭門上題字,表彰。
- 漣如:形容淚流不斷的樣子。
- 周處:東晉時期的官員,因直言進諫而被貶。
翻譯
周朝的官員哀憐着周廟的衰敗,王族成員在商朝的廢墟上哭泣。 這種心情自然是斷絕的,與悲喜無關。 我本是居住在漳水邊的士人,我的國家也已淪陷。 京城的大道上風塵四起,青壇上的官員稀少。 留下了曹植的賦作,宮中落下了張芝的書法。 譙周自己題寫了柱子,商容的賢名誰來表彰? 聽說你懷念古時的曲調,我的心情也如同淚流不斷。 才知道周處的嘆息,前後的感受確實不是虛假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周朝和商朝遺址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衰敗的深切哀痛和對古代文化的懷念。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徵的手法,如「周廟」與「殷墟」的對照,以及「紫陌風塵」與「青壇冠蓋」的對比,突出了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失落。結尾處提到周處的嘆息,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哀愁情緒,展現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