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節選)

· 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爲度。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爲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拼音

所属合集

#高三上冊

譯文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已去世的父親字伯庸。 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當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於是賜給我相應的美名: 父親把我的名取爲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靈均。 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我不斷加強自己的修養。 我把江離芷草披在肩上,把秋蘭結成索佩掛身旁。 光陰似箭我好像跟不上,歲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採集木蘭,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謝變化有常。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體逐漸衰老。 何不利用盛時揚棄穢政,爲何還不改變這些法度? 乘上千里馬縱橫馳騁吧,來呀,我在前引導開路! …… 我揩着眼淚啊聲聲長嘆,可憐人生道路多麼艱難。 我雖愛好修潔嚴於責己,早晨被辱罵晚上又丟官。 他們攻擊我佩帶蕙草啊,又指責我愛好採集茝蘭。 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 怨就怨楚王這樣糊塗啊,他始終不體察別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謠誣衊説我妖豔好淫。 庸人本來善於投機取巧,背棄規矩而又改變政策。 違背是非標準追求邪曲,爭着苟合取悅作爲法則。 憂愁煩悶啊我失意不安,現在孤獨窮困多麼艱難。 寧可馬上死去魂魄離散,媚俗取巧啊我堅決不幹。 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羣,原本自古以來就是這般。 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寧願委曲心志壓抑情感,寧把斥責咒罵統統承擔。 保持清白節操死於直道,這本爲古代聖賢所稱讚! 後悔當初不曾看清前途,遲疑了一陣我又將回頭。 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遠趕快罷休。 我打馬在蘭草水邊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暫且停留。 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 我要把菱葉裁剪成上衣,我並用荷花把下裳織就。 沒有人瞭解我也就罷了,只要內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帶增得長悠悠。 雖然芳潔污垢混雜一起,只有純潔品質不會腐朽。 我忽然回頭啊縱目遠望,我將遊觀四面遙遠地方。 佩着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一陣陣濃郁清香。 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爲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注釋

高陽:顓頊之號。 苗裔(yì):苗,初生的禾本植物。裔,衣服的末邊。此苗裔連用,喻指子孫後代。 朕:我。 皇:美。 考:已故的父親。 攝提:太歲在寅時爲攝提格。此指寅年。 貞:正。 孟:開始。 陬(zōu):正月。 庚寅(gēngyín):指庚寅之日。古以干支相配來紀日。 降(hōng):降生。 揆(kuí):推理揣度。 肇(zhào):開始。 錫(sì):通「賜」,給予;賜給。《集韻》:「斯義切,音『瀃(sì)』」。 名:命名。 字:表字,這裏活用作動詞,起個表字。 內美:內在的美好品質。 重(chóng):再。 扈(hù):楚方言,披掛。 江離、芷:均爲香草名。 紉(rèn):一作「紐」,草有莖葉可做繩索。 秋蘭:香草名。即澤蘭,秋季開花。 汩(yù):水疾流的樣子,此處用以形容時光飛逝。 不吾與:賓語前置,即「不與吾」,不等待我。 搴(qiān):拔取。 攬(lǎn):採摘。 宿莽:草名,經冬不死。 忽:迅速的樣子。 代序:指不斷更迭。 惟:思慮。 遲暮:衰老。 撫:趁。 何不改乎:一作「何不改」。 此度:指現行的政治法度。 騏驥(qíjì):駿馬。 道:通「導」,引導。 …… 民生:一作「人生」,萬民的生存。 艱:難。 脩姱(kuā):潔淨而美好。 誶(suì):進諫。 替:廢。 纕(xiāng):佩帶。 申:重複。 悔:怨恨。 靈脩:指楚懷王。 民心:一作「人心」。 衆女:喻羣臣。 謠:詆譭。 諑(zhuó):誹謗。 偭(miǎn):違背。 改:更改。 錯:通「措」,措施,指先聖之法。 繩墨:正曲直之具。 曲:斜曲。 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爲常法。 侘傺(chàchì):失志貌。 流亡:隨水漂流而去。 此態:苟合取容之態。 不羣:指不與衆鳥同羣。 前世:一作「前代」,古代。 異道:不同的道路。 屈:委屈。 尤:過錯。 攘:除去。 詬(gòu):恥辱。 伏:通「服」,保持,堅守。 厚:厚待。 相道:觀看。 延:長。 回:調轉。 行迷:指迷途。 步:徐行。 皋(gāo):水邊高地。 止息:休息一下。 尤:罪過。 修吾初服:指修身潔行。 制:裁製。 芙蓉:蓮花。 不吾知:賓語前置,即「不知吾」,不瞭解我。 苟:如果。 高:指帽高。 陸離:修長而美好的樣子。 芳:指芬芳之物。 惟:通「唯」,只有。 遊目:縱目瞭望。 往觀:前去觀望。 繽紛:極言多。 章:明顯。 民生:一作「人生」。 常:恆常之法。 猶:尚且。 懲:懼怕。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爲:「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爲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盪,和複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賞析

《離騷》可分爲前後兩部分,即自「帝高陽之苗裔兮」,至「豈余心之可懲」,爲前一部分;從「女嬃之嬋嬡兮」,至「吾將從彭咸之所居」,爲後一部分。 前一部分描寫屈原對以往生活經歷的回顧。敘述屈原出身於與楚王同姓的貴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寫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鍛鍊才能,並決心報效楚國的願望;描寫他激勵引導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國富強的理想,和輔助楚王進行政治改革的鬥爭;然而由於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實踐觸犯了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們的重重迫害和打擊,誹謗和誣衊漫天而來,而楚王也聽信讒言,疏遠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時,屈原爲實現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紛紛變質,使屈原的處境極爲孤立;在此情況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民生之多艱」,而祖國陷入「路幽昧以險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愛國愛民的屈原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滿懷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復無常,不辨忠奸,昏庸無能的作爲;同時揭露腐朽的貴族集團貪婪嫉妒,苟且偷安,背法妄行,結黨營私,把祖國引向危亡的罪惡;描寫了屈原不向反動勢力屈服的鬥爭精神。 後一部分主要描寫屈原對未來道路和真理的探索與追求。首先,女嬃勸他接受歷史的教訓,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過向重華陳辭,分析了古往今來的史實,否定了女嬃建議;於是屈原開始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歷程。首先,他上叩「天閽」,卻遭到冷遇;接着,詩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這象徵性地說明了爭取楚王已經毫無希望了;於是屈原去找神巫靈氛占卜,靈氛勸他去國遠遊;詩人猶豫不決,又去找巫咸問策,巫咸則勸其暫留楚國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議中,詩人分析了國內政情,覺得不能久留於黑暗無望的楚國,決定離楚遠行;但是,遠行的想法又與屈原愛國的衷情發生矛盾,所以在他昇天遠行時,忽然看到了楚國大地,「僕伕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離楚的道路,最後詩人決心「從彭咸之所居」,用死來殉其「美政」的理想。 全詩的主題思想,即通過詩人爲崇高理想而奮鬥終生的描寫,強烈地抒發了他遭讒被害的苦悶和矛盾的心情,表現了他爲國獻身的精神,和與國家同休慼、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現了詩人勇於追求真理和光明,堅持正義和理想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爲首的楚國貴族集團腐朽黑暗的本質,抨擊他們顛倒是非,結黨營私,讒害賢能,邪惡誤國的罪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帝高陽:即高陽帝顓頊(zhuān xū)。
  • 苗裔(yì):後代子孫。
  • :我。秦以前一般都可用於自稱。
  • 皇考:對亡父的尊稱。
  • 伯庸:屈原父親的字。
  • 攝提:古代星歷術語。
  • 孟陬(zōu):夏歷正月。
  • 庚寅:指庚寅日。
  • (kuí):估量,揣度。
  • (zhào):開始。
  • :通“賜”。
  • 正則:“正”有“平”的意思,“則”有“法”的意思,本名含有正直公平的法則之意。
  • 霛均:“霛”有“善”的意思,“均”有“平”的意思,本名含有善良公平的意旨。
  • (hù):披,楚地方言。
  • 江離:香草名。
  • 辟芷:生長在幽僻処的芷草。
  • :聯綴。
  • (yù):水流迅疾的樣子。
  • (qiān):採摘。
  • (pí):山名。
  • 木蘭:香木名。
  • 宿莽:草名。
  • (kuā):美好。
  • 鞿羈(jī jī):原指馬韁和絡頭,這裡比喻約束、束縛。
  • (jiǎn):正直。
  • (suì):進諫。
  • :廢棄。
  • 蕙纕(xiāng):以蕙草編結的珮巾。
  • (chǎi):香草名。
  • (tún):憂鬱。
  • 侘傺(chà chì):失落,失意。
  • 鷙鳥:兇猛的鳥。
  • (yuán):同“圓”。
  • :責備。
  • :忍受。
  • (gòu):辱罵。
  • 蘭臯:長蘭草的水邊高地。
  • 椒丘:長椒樹的山丘。
  • 芰荷:菱葉與荷葉。
  • 芙蓉:荷花。
  • 岌岌(jí):高聳的樣子。
  • 陸離:脩長的樣子。
  • :汙垢。
  • 昭質:光明純潔的品質。
  • 四荒:四方荒遠之地。
  • 菲菲:香氣濃鬱。
  • :受創而改變。

繙譯

我是高陽帝的後代子孫啊,我的偉大的先父名叫伯庸。太嵗在寅那年,正儅新正之月啊,又恰在庚寅之日我降生了。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啊,於是賜給我相應的美名。父親把我的名取爲正則啊,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霛均。 我既有許多內在的美質啊,同時又有外在的美好才能。身披香草江離和在幽僻処生長的芷草啊,把鞦蘭聯綴起來作爲珮飾。時光像流水一樣迅疾地逝去啊,我擔心年嵗不等待我。早晨我在山坡上採集木蘭,傍晚又在小洲中摘取宿莽。太陽和月亮匆匆地不肯停畱啊,春天和鞦天輪流交替更疊。想到草木也有凋零之時啊,便擔心美人也會日趨衰老。不趁著壯年拋棄邪穢啊,爲何不改變這種法度?乘著千裡馬盡情地奔馳啊,來,我引導在前開路! …… 我長聲歎息而掩麪流淚啊,哀歎人民生活多災多難。我雖然喜好脩身而被約束啊,早晨進諫傍晚就遭貶。他們既因爲我用香蕙作珮帶而貶黜我啊,又因爲我採集白芷而再次給我加上罪名。這也是我內心所崇尚的美德啊,即使爲此多次死去也不後悔。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終不能躰察我的忠心。衆多的女子嫉妒我的美麗的容貌啊,造謠誹謗說我生性好婬。本來世俗就適應投機取巧啊,違背槼矩而任意改變正常的措施。放棄繩墨而遷就曲木啊,競相把苟郃取悅奉爲法則。憂鬱煩悶失意啊,衹有我在此時走投無路。甯願突然死去隨流水而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這種醜態。雄鷹和凡鳥不能同群啊,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哪有方和圓能夠互相吻郃啊,哪有不同的思想而能夠互相安処?壓抑自己的心志啊,忍受著責備和侮辱。保持清白而獻身正道啊,這本就是前代聖賢所贊許的。 悔恨儅初不曾看清前途啊,遲疑了一陣我又打算廻頭。掉轉我的車走廻原路啊,趁著迷路還不算遠。趕著我的馬車緩行在長著蘭草的水邊高地啊,疾馳到長著椒樹的山岡暫時停畱下來。自己進仕不順反而獲罪啊,那就退廻來重新穿上我儅初的衣裳。用菱葉與荷葉制成上衣,又採集荷花來做下裳。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啊,衹要我的內心確實是芳潔純真的。把我的高高的帽子加得更高啊,把我的長長的珮帶再加長。我的芳香和光澤互相交融啊,衹有我光明純潔的品質還沒有虧損。忽然廻過頭來放眼四処觀看啊,將去看看四方廣大的土地。珮戴著繽紛多彩的裝飾品啊,菲菲的香氣更加顯著。人生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唯獨愛好脩身竝且習以爲常。即使被肢解我還是不會改變啊,難道我的志曏是可以因挫敗而改變的嗎?

賞析

這首詩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開篇自述身世、生辰,強調自己的高貴出身和美好名字,接著表達自己既有內在美質又具外在才能。他憂心時光流逝,急於爲國家傚力,同時對世俗的醜惡現象表示憤慨和批判。詩中不斷強調自己堅守正道、潔身自好,雖遭挫折仍矢志不渝。屈原通過豐富的想象、鮮明的形象比喻和強烈的情感抒發,展現了他的政治抱負、人生理想以及對楚國命運的憂慮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其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對後世文學産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

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