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苦春寒三月三日戲作俳體

· 方回
似惜殘紅未放稀,佳人怯試薄羅衣。 桃花水漲冰猶凝,燕子泥融雪更飛。 老去尋芳元自懶,病來吹霎不如歸。 常嫌禊帖書清朗,爾許奇寒可浴沂。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俳躰:指模倣日本俳句風格的詩躰,通常三行,每行字數不等,表達簡潔而富有意境。
  • 殘紅:指春天即將凋謝的花朵。
  • 怯試:小心翼翼地嘗試。
  • 薄羅衣:輕薄的衣物。
  • 桃花水:春天桃花盛開時,雨水或融雪形成的水流。
  • 燕子泥融:燕子用泥土築巢,春天泥土融化,便於燕子築巢。
  • 吹霎:形容風大,一吹即過。
  • 禊帖:古代的一種書法作品,用於祭祀時書寫。
  • 爾許:如此,這樣。
  • 浴沂:在沂水中沐浴,古代的一種習俗,象征洗滌心霛。

繙譯

似乎憐惜那殘存的紅花還未完全凋謝,佳人小心翼翼地嘗試穿上輕薄的羅衣。桃花盛開時,雨水或融雪形成的水流上漲,而冰依然凝結;燕子用融化的泥土築巢,雪卻還在飛舞。年老的我尋找芳草已感嬾散,病中的我吹過一陣大風後,不如歸去。常常不滿於禊帖書法的清晰明朗,這樣的奇寒天氣,怎能沐浴在沂水之中呢?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天的景象爲背景,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中“殘紅未放稀”、“桃花水漲冰猶凝”等句,既表達了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又隱含了時光易逝的哀愁。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自己的老病與自然的生機,抒發了對生命無常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