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納齋銅雀臺磚硯歌
銅雀臺傾見荒土,月黑妖狐上臺舞。
千年瓴甋墮人間,瑟瑟苔花暗秋雨。
天荒地老奈愁何,臺上青泥生碧莎。
斜風吹雨啼蟋蟀,此是西陵長夜歌。
魏人膏血今已古,漆色凝花人未睹。
一從爲硯今幾年,漳水滔滔自東去。
爲君寫作銅臺吟,臺前瓦礫猶傷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瓴甋(líng dì):古代的瓦片。
- 苔花:苔蘚植物的花狀體。
- 西陵:指曹操的陵墓,位於鄴城西,故稱西陵。
- 膏血:指人的脂肪和血液,比喻辛勤勞動的成果。
- 漆色:漆器的顏色。
翻譯
銅雀臺倒塌後只剩下荒涼的土堆,月色昏暗中妖狐在臺上舞蹈。 千年的瓦片墜落人間,瑟瑟作響的苔花在秋雨中暗淡。 天地久遠,憂愁何解,臺上的青泥長出了碧綠的莎草。 斜風細雨中蟋蟀啼鳴,這是西陵長夜的歌聲。 魏人的辛勤成果如今已成古蹟,漆器的顏色和花紋未曾被人所見。 自從成爲硯臺至今已有多少年,漳河的水依舊滔滔向東流去。 爲了你,我寫下這首銅臺的吟詠,臺前的瓦礫依舊讓人感到心痛。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銅雀臺的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往昔輝煌的懷念。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妖狐上臺舞」、「苔花暗秋雨」等,營造出一種淒涼而神祕的氛圍。通過對魏人膏血和漆色凝花的提及,詩人暗示了歷史的滄桑和文化的遺失。結尾處的「臺前瓦礫猶傷心」更是深化了這種對逝去輝煌的哀悼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