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崙山牧童歌

· 李序
昆崙丘,雲上頭,河西之子牧氂牛。野田蓬萊牛不食,直上昆崙幾千尺。 凌絪縕,上昆崙。牛背上,弄碧雲。氂牛努角旁無人,與雲同入天之門。 天門高高向西極,月華爛爛飛五色。雲間夜食明月光,身上斕斌虎文碧。 昆崙鬱嵯峨,中高四下流黃河。黃河水流東入海,牧人自唱蓬萊歌。 神刀斷截氂牛尾,析木津頭獻天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昆崙(lún):即崑崙山,中國神話中的神山。
  • 氂牛(lí niú):一種生活在高原地區的牛,毛長而密。
  • 凌絪縕(líng yīn yūn):形容上升到雲霧之中。
  • 努角:用力伸直角。
  • 斕斌(lán bīn):色彩斑斕的樣子。
  • 析木津:古代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重要的渡口或河流交匯處。

翻譯

崑崙山高聳入雲,雲端之上,河西的牧童放牧着氂牛。野田裏的蓬萊草牛兒不食,它們直上崑崙山幾千尺。 穿越雲霧,登上崑崙山。在牛背上,玩弄着碧雲。氂牛伸直角,四周無人,與雲一同進入天門。 天門高高朝向西極,月光燦爛,五色繽紛。雲間夜晚,牧童在月光下進食,身上斑斕如虎紋,碧色閃耀。 崑崙山巍峨壯觀,中間高聳,四周流淌着黃河。黃河水向東流入大海,牧人自唱着蓬萊的歌謠。 手持神刀,切斷氂牛的尾巴,在析木津頭獻給天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神話般的場景,通過牧童與氂牛在崑崙山的奇幻經歷,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與神祕的神話色彩。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語言,如「凌絪縕」、「努角旁無人」等,形象地描繪了牧童與氂牛的非凡旅程。同時,通過「天門」、「明月光」、「虎文碧」等意象,增強了詩歌的神祕感和藝術美感。整體上,這首詩不僅展示了元代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也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神話的深刻感悟。

李序

元婺州東陽人,字仲倫。許謙弟子。爲文以《左》、《國》、《史》、《漢》爲標格,唐宋以下勿論。隱東白山,與陳樵相倡和。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