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晦日泛若耶至雲門寺以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爲韻十首

兩崖十里蒼簋根,中藏一溪雲月髓。 嫩粉生香筍出林,老枝壓地花成米。 溪上老翁撐竹船,摘米炊枯弄清泚。 月下何人見往來,惟有山猿同坐起。
拼音

所属合集

#梨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晦日: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 :漂浮,這裏指乘船遊玩。
  • 若耶:地名,位於今浙江省紹興市。
  • 雲門寺:寺廟名,位於若耶溪附近。
  • 起坐:起立和坐下,這裏指動物的活動。
  • 魚鳥:泛指水中的魚和空中的鳥。
  • 動搖:搖動,這裏指水面波光粼粼的樣子。
  • 山水影:山和水的倒影。
  • 蒼簋:青翠的竹子。
  • 雲月髓:比喻清澈的溪水。
  • 嫩粉:這裏形容新竹的嫩綠色。
  • 老枝:老樹枝。
  • 花成米:比喻花落後果實如米粒般大小。
  • 老翁:年老的男子。
  • :用篙使船前進。
  • 炊枯:煮食乾糧。
  • 弄清泚:玩水,這裏指戲水。
  • 山猿:山中的猿猴。

翻譯

在四月的最後一天,我乘船遊蕩於若耶至雲門寺之間,以魚鳥的起坐和山水影的搖動爲韻,寫下十首詩。

兩崖之間十里青翠的竹林,中間藏着一條溪流,清澈如雲月之髓。 新竹散發着清香,從林中探出頭來,老樹枝壓在地上,花落後果實如米粒般大小。 溪上的老翁撐着竹船,摘取米粒煮食,又在清澈的水中戲水。 月下無人看見這往來景象,只有山中的猿猴與我一同坐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四月末乘船遊歷若耶至雲門寺的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靜謐而充滿生機的山水畫卷。詩中「兩崖十里蒼簋根,中藏一溪雲月髓」展現了竹林與溪流的和諧共存,而「嫩粉生香筍出林,老枝壓地花成米」則進一步以自然的細節豐富了畫面的層次感。結尾的「月下何人見往來,惟有山猿同坐起」增添了一絲超脫塵世的意境,表達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與恬淡。

陶望齡

陶望齡

明浙江會稽人,字周望,號石簣。陶承學子。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累官國子祭酒。好王守仁學說,以講學著稱。卒諡文簡。有《解莊》、《水天閣集》、《歇庵集》。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