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誰道此水廣,狹如一匹練。
江夏黃鶴樓,青山漢陽縣。
大語猶可聞,故人難可見。
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
報國有壯心,龍顏不回眷。
西飛精衛鳥,東海何由填。
鼓角徒悲鳴,樓船習征戰。
抽劍步霜月,夜行空庭遍。
長呼結浮雲,埋沒顧榮扇。
他日觀軍容,投壺接高宴。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誰說長江水面寬曠啊?我看它狹如一匹白練,你不相信?
你站在江夏的黃鶴樓,或者漢陽縣的青山上看看,就知道我說的不錯。
你大聲一呼,我就能聽見,可是想見你的面就難了。
你有陳琳草檄之才,我有書魯連之箭的雄略。
雖然我們都有報國的壯心,可惜皇上的龍顏並不眷顧。
西飛的精衛鳥,用什麼辦法填東海呢?
江面上鼓角悲鳴,朝廷的樓船正在練習征戰。
我夜夜抽劍步踏如霜的月光,繞着空庭一遍一遍的揮舞。
我長嘯一聲,浮雲凝聚,可惜埋沒顧榮的才能。
過幾天我們一起去觀賞軍容,酒宴上咱們玩玩投壺的遊戲。
注釋
此詩作於乾元二年。江夏:唐鄂州江夏郡,治所在江夏縣(今湖北武漢市武昌)。
回眷:回視,理睬。
鼓角:鼓和號角,古時軍中用以報時、警衆或發號施令。樓船:船上有樓的大船。
結浮雲:高通《塞下曲》:“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結,裝束。浮雲,駿馬名,見《西京雜記》卷二。
顧榮:晉懷帝時人。《晉書·顧榮傳)載:陳敏叛亂,顧榮討之,“敏率萬餘人出,不獲濟,榮麾以羽扇,其衆潰散。”此以顧榮自許。
賞析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爲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緻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練:白絹。
- 大語:大聲說話。
- 陳琳檄:陳琳,東漢末年文學家,擅長寫檄文,這裏指檄文。
- 魯連箭:魯連,戰國時期齊國的謀士,以箭書勸退燕軍,這裏指箭書。
- 龍顏:指皇帝的面容,這裏代指皇帝。
-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曾試圖填平東海。
- 鼓角:戰鼓和號角,古代軍中用以指揮、激勵士氣。
- 樓船:古代的大型戰船。
- 抽劍:拔劍。
- 結浮雲:形容呼聲高遠,似乎能與浮雲相連。
- 顧榮扇:顧榮,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以扇子聞名,這裏指扇子。
- 投壺:古代的一種遊戲,將箭投入壺中。
翻譯
誰說這江水寬廣,其實狹窄如一匹白絹。 江夏的黃鶴樓,與漢陽縣的青山相對。 大聲說話還能聽見,但故人卻難以相見。 你像陳琳那樣草擬檄文,我則如魯連箭書般書寫。 我們都有報國的壯志,但皇帝的眷顧不可迴轉。 就像西飛的精衛鳥,東海怎能被填平。 戰鼓和號角徒勞地悲鳴,樓船仍在練習征戰。 我拔劍在霜月下漫步,夜行於空曠的庭院。 長聲呼喊,聲音似乎能結住浮雲,埋沒了顧榮的扇子。 將來觀看軍隊的盛況,我們將在高宴上投壺遊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報國無門的感慨。詩中,李白以江水之狹比喻與友人的距離,雖近在咫尺卻難以相見。他讚美友人如陳琳般能草檄文,而自己則如魯連箭書般書寫,共同懷有報國的壯志。然而,皇帝的眷顧不可迴轉,如同精衛填海般無望。詩的結尾,李白想象將來觀看軍容,與友人在高宴上投壺遊戲的場景,表達了對未來的一絲期待。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闊,展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和對友情的珍視。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