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融
浪痕龍跡老敧危,流落何時別故枝。 歲月空教苔蘚積,芳菲長倩薜蘿知。 有文在朽人難識,無蠹藏心鳥莫窺。 家近滄浪從汎去,碧天消息不參差。
拼音

所属合集

#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chá):木筏。
  • 浪痕龍跡:形容木筏上的痕跡如同龍遊過水留下的痕跡。
  • 敧危 (qī wēi):傾斜危險的樣子。
  • 苔蘚 (tái xiǎn):一種生長在潮溼環境中的植物。
  • 芳菲 (fāng fēi):芳香的花草。
  • 薜蘿 (bì luó):一種植物,這裏指代自然界。
  • 無蠹 (wú dù):沒有蟲蛀。
  • 滄浪 (cāng làng):指江河湖海。
  • (fàn):泛舟。

翻譯

木筏上的浪痕和龍跡顯得古老而傾斜危險,不知何時離開了原來的枝條流落至此。歲月空自讓苔蘚積累,芳香的花草只有自然界的薜蘿知曉。即使有文采在朽木上也難以被人識別,沒有蟲蛀的心思鳥兒也無法窺探。家近江河湖海,可以隨意泛舟而去,碧天的消息總是準確無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艘古老的木筏,表達了歲月流轉、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哲理。詩中「浪痕龍跡」與「苔蘚積」形象地描繪了木筏的古老與滄桑,而「芳菲長倩薜蘿知」則巧妙地將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暗示了自然界對人類歷史的見證。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有文在朽人難識」與「無蠹藏心鳥莫窺」,表達了人類對自然和歷史的無知與忽視。最後,詩人以家近江河湖海,可以隨意泛舟而去,表達了對自由與自然的嚮往,以及對天命的信任。

吳融

吳融

吳融,字子華,吳翥孫,唐越州山陰人,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歲。唐昭宗龍紀進士。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後以禮部郎中爲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數詔,語當意詳,進戶部侍郎。終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詩》。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