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有勇婦
梁山感杞妻,慟哭爲之傾。
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
東海有勇婦,何慚蘇子卿。
學劍越處子,超然若流星。
損軀報夫讎,萬死不顧生。
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
十步兩躩躍,三呼一交兵。
斬首掉國門,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儷憤,粲然大義明。
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
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榮。
淳于免詔獄,漢主爲緹縈。
津妾一棹歌,脫父於嚴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讓斬空衣,有心竟無成。
要離殺慶忌,壯夫所素輕。
妻子亦何辜,焚之買虛聲。
豈如東海婦,事立獨揚名。
拼音
名句
譯文
梁山的傾頹,是因被杞梁妻的慟哭所感動。
這真是深情所在,金石爲開啊。
東海有一位勇婦,其英勇之事蹟,一點也不比關東爲父報仇的賢女蘇來卿差。
她曾向越處子一樣的擊劍名家學劍,超騰跳躍,快若流星。
她爲夫報仇,慷慨捐軀。
萬死不顧,其精誠可感上蒼。
她手執雪刃,十步兩躍,三呼一擊地與仇人交戰。
結果將仇人之頭,高懸於城門之上;將仇人之腸肺,用腳踐踏爲泥。
以此來報答其夫妻伉儷之情,此舉大義粲然,爲人稱頌。
北海的李使君,將此事上奏朝廷。
朝廷下旨免罪,以警風俗。其事蹟在東海之畔諸郡廠爲傳頌。
從此她的芳名著於《列女傳》之中,在史籍上萬古流芳。
漢朝肘,皇帝因緹縈而免了其父淳于公的牢狴之災;
戰國內,趙國的津吏之女一曲棹歌從而使其父脫了嚴刑之苦。
由此看來,就是有十個兒子,若都是些不肖之子,也不如一個女中豪傑。
以前,戰國時的刺客豫讓,空斬趙襄子之衣,雖有壯心而其事不成;
春秋時刺殺慶忌的刺客要離,更是爲壯土所不齒。
其妻子兒女又有問罪?競讓他焚死以邀買虛名。
他們哪裏能比得上這位東海的勇婦啊,事成之後,在青史上獨擅美名!
注釋
梁山感杞妻,慟哭爲之傾:用杞梁妻哭倒城牆事。參見本集《白頭吟》其二注。又,曹植《精微篇》:“杞妻哭死夫,梁山爲之傾。”此二句當本此。
金石:《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精誠所加,金石爲開。”
勇婦:胡震亨雲:“勇婦者,似即白同時人。”
蘇子卿:當爲蘇來卿之誤。曹植《精微篇》:“關東有賢女,自字蘇來卿。壯年報父仇,身沒垂功名。”
越處子:春秋時越國一個女劍俠。參見本集《結客少年場行》注。
躩躍:跳躍。
掉:懸掛。國門:都城門。
蹴:踢也。五藏:即五臟。藏.原作臧,誤。
伉儷:夫妻。
北海:即青州。天寶正午改加北海郡。治所在今山東益都縣。李使君:使君,原作史君,誤。王綺雲:“李邕爲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所謂北海李使君,疑即其人也。”
滄瀛:王琦注:“滄瀛,謂東方海隅之地。又,滄州,景城郡;瀛州,河間郡。與青州北海郡相鄰近,似謂其聲名播於旁郡也。”
淳于免詔獄:淳于公。西漢人,爲齊太倉令,有罪當刑。系之長安。其有五女,無男。臨行時留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其少女緹縈感寓言,乃隨父西入長安,上書天子,願沒入爲宮婢,爲父贖罪。天子伶悲其意,遂下令除肉刑。事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津妾:名娟,趙河津吏之女。趙簡子南擊楚,與津吏約期渡河,至其時,津史醉酒而不能渡,趙簡子故殺之。津吏之女說其父是爲祈禱河神,而被巫祝灌醉的。自已情願代父罪而死。簡子不許。後又請其父酒醒後再殺。簡子許其請。後河工少一人,律吏女自請上船搖櫓,至中流而歌《歌激》之歌。歌中爲其父陳情並對趙簡子祝福,趙簡子大悅,免其父罪,並娶其爲妻。事見《列女傳·辯通》。
豫讓:戰國時刺客。知伯對豫讓有寵,後知伯爲趙襄子所殺。豫讓欲爲知伯報仇,自漆身爲厲,吞炭爲啞音,減須去眉,變其形容,兩次刺殺趙襄子不成,爲襄子所擒。豫讓請求曰:“今日之事臣故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雖死不恨。”襄子使人將其衣與之,豫讓拔劍三躍,呼天而擊之。曰:“而可以報知伯矣。”遂伏劍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
要離:春秋時吳國刺客。吳王闔閭欲刺殺吳王僚之子慶忌。慶忌時在鄰國。要離請往殺之。爲了取得慶忌之信任.乃詐以負罪出奔,使吳王焚其妻、子於市,慶忌始信要離。於是與之同返吳。船至中流,要離刺死慶總。要離自省莫非仁、非義、非勇,遂自殺而死。事見《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序
大詩豪李白在744年離開長安,來到臨淄。他在太守李邕的陪同下游覽了孟姜廟、杞梁墓和淳于意墓等勝蹟,並聽聞到了轄區內的一些民間俠女的事蹟。李白有感於“三婦”的英烈事蹟,寫了一首詩,名曰:“東海有勇婦”。李白在詩中寫道:“梁山感杞妻,慟哭爲之傾。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詩中提到的杞妻便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將杞梁的妻子孟姜。杞梁戰死於莒,其妻在齊城下枕屍而哭,十天之後城牆被她哭倒。李白力贊齊賢女孟姜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愛情。在這首詩裏,李白以高度的熱情,謳歌了齊地勇婦不辭萬死爲夫報仇的義勇行爲,流露出詩人除暴安良的俠義思想。
賞析
大詩豪李白在744年離開長安,來到臨淄。他在太守李邕的陪同下游覽了孟姜廟、杞梁墓和淳于意墓等勝蹟,並聽聞到了轄區內的一些民間俠女的事蹟。李白有感於“三婦”的英烈事蹟,寫了一首詩,名曰:“東海有勇婦”。李白在詩中寫道:“梁山感杞妻,慟哭爲之傾。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詩中提到的杞妻便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將杞梁的妻子孟姜。杞梁戰死於莒,其妻在齊城下枕屍而哭,十天之後城牆被她哭倒。李白力贊齊賢女孟姜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愛情。在這首詩裏,李白以高度的熱情,謳歌了齊地勇婦不辭萬死爲夫報仇的義勇行爲,流露出詩人除暴安良的俠義思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慟哭(tòng kū):極度悲傷地哭泣。
- 金石:比喻堅固的東西,這裡指梁山。
- 超然:超出尋常,形容技藝高超。
- 躩躍(jué yuè):跳躍。
- 蹴踏(cù tà):踩踏。
- 伉儷(kàng lì):夫妻。
- 緹縈(tí yíng):漢代女子,因救父而聞名。
- 櫂歌(zhào gē):劃船時唱的歌。
- 不肖(bù xiào):不賢,不才。
- 豫讓:春鞦時期刺客,曾爲報仇而斬空衣。
- 要離:春鞦時期刺客,曾刺殺慶忌。
繙譯
梁山因杞妻的悲痛而動搖,她的慟哭使得山石都爲之傾倒。 堅固的梁山忽然裂開,都是因爲激起了深切的情感。 東海有一位勇敢的婦人,她的英勇不亞於囌子卿。 她學習劍術如同越國的処子,技藝高超如同流星劃過天際。 她不惜犧牲自己,衹爲報丈夫的仇,即使萬死也不顧生命。 她的白刃閃耀如同潔白的雪,蒼天也爲她的精誠所感動。 她在十步之內兩次跳躍,三次呼喊後便與敵人交戰。 她斬下敵人的首級,將其丟棄在國門,踩踏著五髒六腑前行。 她釋放了夫妻間的憤怒,大義凜然,光明磊落。 北海的李使君,飛快地上奏天庭。 他請求赦免罪行,以警示風俗,流傳美名於滄海瀛洲。 她的名字被載入列女傳,竹簡和絲綢上已記載了她的光榮。 淳於被免除詔獄,漢主因爲緹縈的孝行而感動。 津邊的女子一曲櫂歌,救出了父親免於嚴刑。 十個兒子若都不賢,不如一個女子的英勇。 豫讓雖然斬了空衣,但有心終究未能成功。 要離雖然殺了慶忌,但這種行爲被壯士所輕眡。 妻子又有何罪,竟被焚燒衹爲買得虛名。 哪裡比得上東海的這位婦人,她的英勇事跡獨樹一幟,敭名立萬。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東海勇婦的英勇行爲,通過對比歷史上的其他英雄人物,強調了她的獨特和偉大。詩中,李白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勇婦的劍術高超、報仇雪恨的壯烈場麪,以及她因此而獲得的榮譽和名聲。通過對勇婦事跡的贊頌,李白也表達了對女性英勇行爲的肯定和對傳統道德觀唸的挑戰。整首詩氣勢磅礴,情感激昂,展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詩歌風格。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