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朔北土木道中

· 戴縉
長驅四牡抵胡天,六月霜威已凜然。 野戍晚涼明候火,山城朝雨溼炊煙。 千家戰馬閒從獵,四望烽煙不報邊。 卻憶神龍回輦後,至今耕鑿自年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牡(sì mǔ):指拉車的四匹雄馬。「牡」,雄性的鳥獸,讀音爲「mǔ」。
  • 胡天:古代泛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
  • 野戍(shù):指野外駐防之處。「戍」,軍隊防守,讀音爲「shù」。

翻譯

揚鞭駕馭着四匹雄馬長驅直入抵達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六月裏冰霜的威力已經令人感到寒冷。 野外的駐防之地在傍晚時分涼意漸生,烽火明亮;山城在早晨的雨中,炊煙也被打溼。 千家的戰馬閒置下來,人們悠閒地進行狩獵;四方瞭望,烽煙沒有傳來邊疆戰事的訊息。 卻回憶起皇帝車駕回宮以後,至今這裏的百姓年年都自在地耕種勞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北方邊疆地區的景象以及和平的生活狀態。詩人通過「長驅四牡抵胡天,六月霜威已凜然」,寫出了邊疆的遙遠和寒冷,給人一種蒼涼的感覺。「野戍晚涼明候火,山城朝雨溼炊煙」則細膩地刻畫了邊疆地區的生活場景,既有戍邊的烽火,又有充滿生活氣息的炊煙,形成了一種對比。「千家戰馬閒從獵,四望烽煙不報邊」表現了邊疆的和平,戰馬閒置,烽煙未起,人們過上了相對安寧的生活。最後「卻憶神龍回輦後,至今耕鑿自年年」,回憶起皇帝回宮後,這裏的百姓得以年年安穩地耕種,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對百姓安居樂業的欣慰之情。整首詩意境雄渾,情感深沉,通過對邊疆景象和生活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注。

戴縉

明廣東南海人。成化二年進士。授御史,九年秩滿不得遷。乃上疏盛讚宦官汪直功。時西廠已罷,由此復開。縉於數年間升至南京工部尚書。直敗,斥逐爲民。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