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侯
淮陰信人傑,徒步起侯王。
再戰定燕齊,拓地開封疆。
是時投足間,楚漢相低昂。
永謝蒯生說,而乃嬰禍芒。
雖解雲夢縛,終罹兒女殃。
固陵失期日,禍胎已潛藏。
君後既如此,處身亦不臧。
智哉無嫌猜,獨有張子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淮陰侯:指韓信,西漢開國功臣,因功封爲淮陰侯。
- 信人傑:確實是一位傑出的人物。
- 徒步起侯王:從平民出身,最終成爲侯王。
- 燕齊:指戰國時期的燕國和齊國,這裏指韓信征服的地區。
- 拓地開封疆:擴大領土,開闢新的疆域。
- 投足間:一舉一動之間。
- 楚漢相低昂:指楚漢相爭,局勢起伏不定。
- 永謝蒯生說:永遠拒絕蒯通的建議。蒯通是韓信的謀士,曾勸韓信自立爲王。
- 嬰禍芒:遭受災禍。
- 雲夢縛:指韓信被劉邦以雲夢澤之計所縛。
- 罹兒女殃:遭受家族的災難。
- 固陵失期日:在固陵戰役中未能如期到達。
- 禍胎已潛藏:災禍的種子已經埋下。
- 處身亦不臧:處理自身事務也不得當。
- 張子房:即張良,西漢開國功臣,以智謀著稱。
翻譯
淮陰侯韓信確實是一位傑出的人物,他從平民出身,最終成爲侯王。經過兩次大戰,他征服了燕國和齊國,擴大了領土,開闢了新的疆域。在那個時期,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着楚漢相爭的局勢。他永遠拒絕了蒯通的建議,因此遭受了災禍。雖然他曾被劉邦以雲夢澤之計所縛,但最終還是遭受了家族的災難。在固陵戰役中未能如期到達,災禍的種子已經埋下。他處理自身事務也不得當。只有張良,智慧非凡,沒有受到任何猜疑。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淮陰侯韓信一生的描述,展現了他的英勇與悲劇。詩中,韓信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被高度讚揚,但同時也揭示了他的命運多舛和最終的不幸。詩人的語言簡練而富有力度,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描繪,傳達了對英雄命運的深刻思考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的結尾提到張良,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智者與英雄的不同命運,增加了詩歌的哲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