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二月與蜜在慧均四藏自顯超漢鐵關洞開瓶出法敵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掛雲諸子從燕臺南歸取道泰安登岱嶽所經

電劃青徐小,煙浮洙泗低。 虞巡標石紀,秦樹聽猿啼。 輦路埋金匣,新情鍊木雞。 幾多興慨意,不敢漫留題。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徐:青州和徐州的並稱。「青」讀音爲:(qīng) ,「徐」讀音爲:(xú)。
  • 洙泗:洙水和泗水。洙,讀音爲:(zhū)。
  • 虞巡:相傳虞舜巡行之事。
  • 橇(biāo)紀:用大木作標記。「橇」讀音爲:(biāo)。
  • 輦(niǎn)路:天子車駕所經的道路。

翻譯

閃電劃過青州和徐州的小片區域,煙霧飄浮使得洙水和泗水看起來很低。 想起虞舜巡行並以石作標記的傳說,在秦地的樹上聽到猿猴的啼叫。 天子車駕所經的道路旁埋着金匣,新的情境中磨鍊自己如木雞般靜定。 心中有許多感慨之意,不敢隨意地留下題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上岱嶽途中的所見所感。首聯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展現出一種宏大而又略顯朦朧的氛圍。頷聯則引入了虞舜巡行和秦地猿啼的典故,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和地域的廣闊感。頸聯中的「輦路埋金匣」可能暗示着過去的輝煌與現在的沉寂,而「新情鍊木雞」則表達了作者在新的情境中對自我修養的追求。尾聯表達了作者心中雖有諸多感慨,但卻謹慎對待,不敢輕易題詩的態度。整首詩意境深邃,情感含蓄,用詞簡練而富有內涵,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歷史、人生的思考。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