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春初返山莊得吳巽之書疊前韻

心境難調緩急弦,住山空度一年年。 逐時蔓草徒勞鏟,去日寒灰莫更然。 北里笙歌傳水上,西湖書記到花前。 尋常憶得除禪語,次第無過省醉眠。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申: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公曆哪一年需要根據上下文推算。
  • 吳巽之: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疊前韻:指按照之前某首詩的韻腳來創作新的詩。
  • 心境難調緩急弦:比喻心情難以調節,像琴絃一樣時緊時鬆。
  • 住山:指隱居山林。
  • 逐時蔓草徒勞鏟:比喻隨着時間的推移,雜草(比喻煩惱)不斷生長,剷除它們是徒勞的。
  • 去日寒灰莫更然:去日指過去的日子,寒灰比喻已經過去的事情,莫更然意爲不要再提。
  • 北里笙歌傳水上:北里指繁華的街市,笙歌指音樂和歌聲,傳水上形容聲音在水面上傳播。
  • 西湖書記到花前:西湖書記可能指在西湖邊工作的官員或文人,到花前指欣賞花朵。
  • 除禪語:指禪宗的教誨或開示。
  • 次第無過省醉眠:次第指順序,無過指沒有比這更好的,省醉眠意爲省去醉酒和睡眠,比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翻譯

在壬申年的春天,我回到山莊,收到了吳巽之的來信,於是按照之前的韻腳寫下了這首詩。我的心境像難以調節的琴絃,時緊時鬆,隱居山林的日子就這樣一年年過去。隨着時間的推移,雜草般的煩惱徒勞地生長,過去的日子如同寒灰,不必再提。繁華街市的笙歌在水面上迴盪,西湖邊的官員或文人來到花前欣賞。我常常想起禪宗的教誨,認爲沒有比省去醉酒和睡眠,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好的事情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隱居山林的心境和對世俗繁華的超然態度。詩中,「心境難調緩急弦」一句,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波動與不安。通過「住山空度一年年」和「逐時蔓草徒勞鏟」等句,詩人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無奈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後兩句則通過對北里笙歌和西湖書記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世俗繁華的淡漠態度。最後,詩人以禪宗的教誨爲指引,追求精神上的超脫和寧靜,體現了其高潔的情操和超然的人生態度。

程嘉燧

程嘉燧

明徽州府休寧人,僑居嘉定,字孟陽,號鬆圓。應試無所得,折節讀書。工詩善畫,又通曉音律。錢謙益罷歸,築耦耕堂,邀嘉燧讀書其中。閱十年返休寧,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有《浪淘集》。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