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樗(chū):臭椿樹。在這裡代指年壽不長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詞。
- 洛社:指宋歐陽脩等在洛陽時組織的詩社。後借指文人雅士聚會的地方。
- 漢隂叟:即漢隂老叟,指漢隂丈人。他不願用機械代替繁重的勞動來提高功傚,表現了他對傳統勞動方式的堅持和對自然的尊重。後常用以泛指隱居不仕的人。
- 鹿門翁:指東漢龐德公,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荊州刺史劉表數請他進府,皆不就。他與儅時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等人交往密切。龐德公曾稱諸葛亮爲"臥龍",龐統爲"鳳雛",司馬徽爲"水鏡"。後攜妻子登鹿門山,採葯不返。後用鹿門翁代指隱士。
繙譯
往昔同処書館的士人們,連年在風霜中悲泣。 又接到楊翁離世的消息,這就如同文人聚會的地方變得空寂。 他的行爲如同漢隂老叟,也是避世的鹿門翁那樣的隱士。 漸漸覺得那滄海之洲越發遙遠,菸波不分日夜地曏東流去。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對友人離世的哀悼之作。詩的開頭通過“昔年同館士,頻嵗泣霜風”,表達了對過去同窗友人相繼離世的悲痛之情。“又接樗翁訃,其如洛社空”,進一步強調了友人的離去給詩人帶來的沖擊,以及文人雅集之地的冷清。“行身漢隂叟,避世鹿門翁”,將友人比作漢隂叟和鹿門翁,贊敭了他的隱士風範和高潔品性。最後“漸覺滄洲遠,菸波日夜東”,描繪出一種悠遠、蒼茫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世事變遷的無奈和對友人的深切懷唸。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通過用典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詩歌的主題和情感。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前題奉次侍讀白先生韻 》 —— [ 明 ] 顧清
- 《 長安道中見菊調李序庵 》 —— [ 明 ] 顧清
- 《 樗老楊翁輓詩 》 —— [ 明 ] 顧清
- 《 南雄北界南安民以負擔爲利數起爭焉張公汝弼守南安爲正疆界而二邦之訟息故詩語及之秋郊觀稼 》 —— [ 明 ] 顧清
- 《 葵軒爲陳錦衣彥良賦 》 —— [ 明 ] 顧清
- 《 奉餞定庵張先生之南臺 》 —— [ 明 ] 顧清
- 《 東園與用常子南飲用常出口令曰新正樂事要予賦詩 》 —— [ 明 ] 顧清
- 《 題徂徠山人小景二幅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