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步吳道師壁間韻

登高久撇故山歡,客裏茱萸誰與看。 霞影遠浮煙嶼碧,蛩鳴空入杵砧寒。 三秋晚節憐黃菊,一盞清芬泛紫蘭。 短髮寄情何處是,園林池畔舊漁竿。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茱萸(zhū yú):一種植物,古代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習俗,以避邪氣。
  • 蛩鳴(qióng míng):蟋蟀的叫聲。
  • 杵砧(chǔ zhēn):搗衣的工具,這裏指搗衣聲。
  • 三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深秋。
  • 清芬:清香。
  • 紫蘭:一種植物,這裏指紫色的蘭花。
  • 短髮:指年紀已大,頭髮開始變短。
  • 漁竿:釣魚用的竿子。

翻譯

長久以來,我已放棄了登高望遠,懷念故鄉的歡樂,作爲客人,我看着茱萸,卻無人共賞。 遠處的霞光映照着碧綠的煙霧繚繞的小島,蟋蟀的鳴叫聲空靈地穿透了寒涼的搗衣聲。 在這深秋的時節,我憐愛着黃色的菊花,一杯清茶中泛着紫蘭的清香。 我這漸漸變短的頭髮,寄託着怎樣的情感?在園林池畔,我曾用過的舊漁竿依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深秋時節的景色與詩人的情感。詩中,「茱萸」、「黃菊」、「紫蘭」等意象,不僅增添了秋日的色彩,也隱喻了詩人的心境。通過「蛩鳴空入杵砧寒」一句,詩人巧妙地以聲音傳達了秋日的寂寥與寒意。結尾的「園林池畔舊漁竿」則透露出詩人對往昔生活的懷念與留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黃公輔

明廣東新會人,字振璽。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忤魏忠賢去官。後遷江西參政,分守寶慶,有政績。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