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夏仲寅
所属合集
註釋
- 秖(zhǐ):同「祇」,僅僅,只。
- 榛(zhēn):叢生的樹木。
- 槎(chá):木筏。
- 邈(miǎo):遙遠。
- 掩冉(yǎn rǎn):柔弱貌。
- 箑(shà):扇子。
- 枻(yì):船槳。
翻譯
宜春的才子在清明盛世時享有很高的聲望,精神俊朗峭拔而才思不被拘束地奔放展現。他身穿村野之人的衣服,不在城市裏遊走,只乘坐小船漂泊在江湖之上。
往年他來拜訪我在珠林灣,我們在草屋和遍佈榛樹的溪流間相互往來。那時是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從東方升起,照耀着仙槎山。
他的船正好系在灣頭的樹上,拿出玉瓶,雙雙倒下金陵酒。滿是秋露的風裏,我們聽着歌大聲呼喊,水面上寒冷的月光映照着,光芒細碎如星斗。
分別之後,像大雁和燕子般距離遙遠、聯繫稀少,宋郎忽然寄來書信寫在有云紋的紙上。碧綠的信箋上字句優美細緻,文字像秋天的水面上柔弱生長的芙蕖。
他在東南一帶轉戰幾千裏,我在白雲繚繞的山間邀請他,他也不來。使者白白地尋找像顏闔一樣的他,而這位神仙般的人物卻進入了東吳的城市中。
今年五月我不辭辛勞遠行去尋找他,快閣磯頭的江水很深。他手持輕巧的扇子忽然贈送給我,讓我用來拂去煩惱,使胸懷清爽。
爲何剛相逢就又分別,回頭看時,那聲音和蹤跡忽然就遠去了。鬆桂早已經顯現出了它們的清正堅貞,然而云月又怎能比得上他的高潔呢。
知道你習慣了漫無邊際地遨遊,揚帆划槳在春江中漂流。重重湖面上煙霧迷濛,葭菼一片翠綠,我也如飄搖的白鷗一樣自由自在。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寫給夏仲寅的,描繪了他們之間的交往和對夏仲寅的讚美。詩中通過對夏仲寅的形象、行蹤以及他們之間的交往場景的描寫,展現了夏仲寅的才華、個性和作者對他的深厚情誼。
詩的開頭描繪了夏仲寅的清望和疏放的個性,爲後文的敘述奠定了基調。接着回憶了往年在珠林灣相聚的歡樂時光,明月、美酒、歌聲,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畫面。隨後描述了分別後的情景,以及今年五月的重逢和再次分別,表達了對相聚時光短暫的遺憾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還用鬆桂的清貞和雲月的高潔來襯托夏仲寅的品質,最後表達了對夏仲寅自由自在生活的理解和祝福。
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情感真摯,通過對往事的回憶和對現實的描寫,生動地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人生的感悟。

劉崧
劉崧的其他作品
- 《 送友人奉旨侍親歸山西 》 —— [ 明 ] 劉崧
- 《 薊丘墨竹歌爲克雋李兵曹賦 》 —— [ 明 ] 劉崧
- 《 殺蛇篇 》 —— [ 明 ] 劉崧
- 《 夜宿城西聞雨有懷新堂瓦覆尚缺感賦二絕 》 —— [ 明 ] 劉崧
- 《 水口山居雜興六首 》 —— [ 明 ] 劉崧
- 《 題前崇文直長趙居敬令子所藏翰林諸老詩卷後 》 —— [ 明 ] 劉崧
- 《 五月十九日夜同蔣起居注楊主事宋給事中宴劉起居千步廊之寓直 》 —— [ 明 ] 劉崧
- 《 陪練伯上同飲王氏南園櫻桃花下得巾字 》 —— [ 明 ] 劉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