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橋春浪

仙鯉當年縱碧流,何人鞭石誇平疇。 雲低萬里青虹見,春漲三江錦浪浮。 漠漠地疑通漢渚,盈盈人望濟川舟。 誰雲涸轍無消息,驤首龍門是舊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仙鯉(xiān lǐ):傳說中的神仙魚,象徵吉祥和幸福。
  • 鞭石(biān shí):用石頭擊打水面,引起水花。
  • 青虹(qīng hóng):指在青天中出現的虹。
  • 三江(sān jiāng):指長江、黃河、淮河。
  • 錦浪(jǐn làng):形容波浪像錦繡一樣美麗。
  • 漢渚(hàn zhǔ):指長江中的一個地方。
  • 濟川(jì chuān):幫助船隻渡過河流。
  • 驤首(xiāng shǒu):揚首昂首的樣子。
  • 龍門(lóng mén):傳說中的一個地方,也指高大的門。

翻譯

仙鯉當年在碧綠的水中自由暢遊,有誰用石頭擊打水面誇耀平坦的田野。雲層低垂,數千裏外可見青色的虹光,春水漲滿了長江、黃河和淮河,波浪如錦繡般漂浮。遠遠望去,彷彿看到通往漢渚的道路,滿載人們期盼的船隻渡過河流。誰說乾涸的車轍沒有消息,昂首挺立的龍門是往昔的遊樂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日景象,通過描繪仙鯉暢遊、青虹出現、春水漲滿江河等場景,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大自然的壯麗景色。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詩意深遠,意境優美。同時,通過對涸轍和龍門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逝,事物變遷的主題,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變化。整體上,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富有詩意和哲理的春日畫卷。

胡庭蘭

胡庭蘭,或作胡廷蘭,字伯賢,號桐江。增城人。曾師事王希文。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解元,二十九年(一五五〇)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遷北京陝西司員外郎,萬曆八年(一五八○)督學閩中,時倭寇圍福州,廷蘭守城破寇有功,而忌者議其越俎代庖,乃以僉事整飭,兵備雲南。以監軍指揮擒賊,功尤大。因忌者構陷,遽移疾歸,遂不復出。嘗講學鳳台,合王、湛之旨而一之。著有《相江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一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