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吳自湖總制

金城千雉起黃灣,坐控三藩百二關。 桂浦東回雲作嶂,扶胥南下浪爲山。 雕弓掛月龍蛇動,赤幟連營虎豹閒。 共說功成應勒鼎,即看池上鳳毛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金城:指金陵(今南京);千雉:指千騎;黃灣:地名,今浙江紹興;三藩:指三邊(邊境);百二關:指百餘關隘;桂浦:地名,今江蘇蘇州;雲作嶂:雲起成山;扶胥:指舟楫;雕弓:精美的弓;龍蛇:指箭矢;赤幟:紅旗;連營:指連續的軍營;虎豹:指勇猛的將士;勒鼎:刻寫功績於鼎上;池上鳳毛:指鳳毛浮於水面。

翻譯

在金城千騎起身,向黃灣進發,控制着三邊百餘關隘。雲霧在桂浦東方升起,彷彿山巒拔地而起;扶胥們駕舟南下,波濤如山。精美的弓掛在月光下,箭矢如龍蛇般飛動,紅旗招展,軍營連綿,將士們勇猛如虎豹。大家說,一旦功成,應該在鼎上刻下功績,然後看着水面上浮現的鳳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戰爭中的壯麗場面,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當時的軍事氣象和士兵們的英勇形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龍蛇動」、「虎豹」等,增強了詩歌的氣勢和生動性。作者通過描繪戰爭場面,表達了對戰爭中英勇士兵的讚美和對勝利的期許,展現了當時社會的軍事風貌和人們對勝利的嚮往。

胡庭蘭

胡庭蘭,或作胡廷蘭,字伯賢,號桐江。增城人。曾師事王希文。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解元,二十九年(一五五〇)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遷北京陝西司員外郎,萬曆八年(一五八○)督學閩中,時倭寇圍福州,廷蘭守城破寇有功,而忌者議其越俎代庖,乃以僉事整飭,兵備雲南。以監軍指揮擒賊,功尤大。因忌者構陷,遽移疾歸,遂不復出。嘗講學鳳台,合王、湛之旨而一之。著有《相江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一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