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兵與阮中丞追討倭寇於峯頭澳

十里兼軍走重營,弓刀中夜向燈鳴。 雲橫殺氣山圍合,艦涌驚濤水陣成。 取勢崑崙知不戰,先人呼吸已無兵。 風雲帳下佔成算,俎豆軍前慰老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阮中丞:古代官職名,類似於官員的頭銜。
  • 倭寇:指日本的海盜。
  • 峯頭澳:地名,指海灣的盡頭。

翻譯

十里里程中,軍隊快速行進到達重要營地,弓箭和刀劍在深夜中閃爍着燈光。 烏雲籠罩下,殺氣瀰漫,山巒環繞,戰船洶涌,驚濤拍打形成水上陣勢。 以崑崙山的威勢,知道不用真正交戰,敵人已經喘不過氣來。 在風雲變幻的帳篷下,計算着勝算,祭祀儀式前,慰勞老將士。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追討倭寇的場景,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戰爭的緊張氛圍和壯烈的場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展現了當時戰爭的殘酷和軍隊的英勇。整體氛圍緊張激烈,展現了古代戰爭的驚險與壯麗。

胡庭蘭

胡庭蘭,或作胡廷蘭,字伯賢,號桐江。增城人。曾師事王希文。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解元,二十九年(一五五〇)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遷北京陝西司員外郎,萬曆八年(一五八○)督學閩中,時倭寇圍福州,廷蘭守城破寇有功,而忌者議其越俎代庖,乃以僉事整飭,兵備雲南。以監軍指揮擒賊,功尤大。因忌者構陷,遽移疾歸,遂不復出。嘗講學鳳台,合王、湛之旨而一之。著有《相江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一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