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門逆寇大飲至叨功之首

簡書朝下彩雲巔,貔虎風飛玉帳前。 金戟揮回三舍日,鐵驄嘶斷萬山煙。 天開泰運收全勝,地展皇輿控極邊。 豈有謀猷叨獻廟,獨欣孝友共登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平易門:指平易近人的門,這裏指容易進入的門戶。
  • 逆寇(nì kòu):指叛逆的敵寇。
  • 大飲:指大宴飲。
  • :到達。
  • 叨功(dāo gōng):指受到褒獎的功勞。
  • 貔虎(pí hǔ):傳說中的神獸,形容勇猛。
  • 玉帳:指華麗的帳篷。
  • 金戟(jīn jǐ):金制的長矛。
  • 三舍日:指三次日出。
  • 鐵驄(tiě cóng):指鐵青色的好馬。
  • :馬兒的叫聲。
  • 萬山煙:指千山萬壑的煙雲。
  • 泰運(tài yùn):吉祥的運勢。
  • 皇輿(huáng yú):皇帝的車駕。
  • :掌握。
  • 極邊:邊疆的最遠處。
  • 謀猷(móu yóu):指謀略計策。
  • 獻廟:指向神廟獻祭。
  • 孝友:指孝順和友愛。

翻譯

在平易近人的門前,抵達了抗擊叛逆敵寇的英雄,受到了褒獎。晨光灑在彩雲之巔,勇猛如貔虎的將士在華麗的帳篷前風飛。金戟揮舞迴旋,三次日出過後,鐵青色的好馬嘶鳴聲斷千山萬壑的煙雲。吉祥的運勢展現,皇帝的車駕掌握着邊疆的最遠處。沒有什麼謀略計策,只是欣喜地與孝順友愛的人一同登上宴席。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英雄受到褒獎的場景,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英雄的威武和榮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將士勇猛如貔虎,好馬鐵青色,皇帝掌握邊疆等,展現了古代戰爭時代的壯麗場景。整體氛圍莊嚴肅穆,表達了對英雄的讚頌和對和諧團結的嚮往。

胡庭蘭

胡庭蘭,或作胡廷蘭,字伯賢,號桐江。增城人。曾師事王希文。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解元,二十九年(一五五〇)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遷北京陝西司員外郎,萬曆八年(一五八○)督學閩中,時倭寇圍福州,廷蘭守城破寇有功,而忌者議其越俎代庖,乃以僉事整飭,兵備雲南。以監軍指揮擒賊,功尤大。因忌者構陷,遽移疾歸,遂不復出。嘗講學鳳台,合王、湛之旨而一之。著有《相江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一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