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櫛沐寄道友

櫛沐事朝謁,中門初動關。 盛服去尚早,假寐須臾間。 鐘聲發東寺,夜色藏南山。 停驂待五漏,人馬同時閒。 高星粲金粟,落月沈玉環。 出門向關路,坦坦無阻艱。 始出裏北閈,稍轉市西闤。 晨燭照朝服,紫爛復朱殷。 由來朝廷士,一入多不還。 因循擲白日,積漸凋朱顏。 青雲已難致,碧落安能攀。 但且知止足,尚可銷憂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櫛沐:梳洗。
  • 朝謁:朝見君主。
  • 盛服:華麗的服裝。
  • 假寐:打盹,小睡。
  • 鐘聲:寺廟的鐘聲。
  • 東寺:寺廟名。
  • 夜色:夜晚的景色。
  • 南山:山名。
  • 停驂:停下馬車。
  • 五漏:古代計時器,此處指時間。
  • 高星:明亮的星星。
  • 金粟:星星的別稱。
  • 落月:下沉的月亮。
  • 玉環:玉製的環,比喻月亮。
  • 關路:通往關口的路。
  • 坦坦:平坦的樣子。
  • 裏北閈:里弄的北門。
  • 市西闤:市場的西門。
  • 晨燭:早晨的燭光。
  • 紫爛:紫色的華麗。
  • 朱殷:深紅色。
  • 因循:沿襲舊習,不思進取。
  • 擲白日:浪費光陰。
  • 積漸:逐漸積累。
  • 凋朱顏:容顏衰老。
  • 青雲:比喻高官顯位。
  • 碧落:天空。
  • 知止足:知道滿足。
  • 銷憂患:消除憂慮。

翻譯

梳洗完畢,我前往朝見君主,清晨中門剛剛打開。穿着華麗的服裝,因爲出發得早,我只能小睡片刻。東寺的鐘聲響起,夜晚的景色仍籠罩着南山。我停下馬車等待五更時分,人和馬都顯得悠閒。明亮的星星如同金色的穀粒,下沉的月亮宛如玉環。出門走向通往關口的路,道路平坦無阻。從里弄的北門出發,稍後轉向市場的西門。晨光中的燭光照亮了我的朝服,紫色的華麗與深紅色交相輝映。自古以來,朝廷的士人一旦進入,多不再返回。沿襲舊習,浪費光陰,逐漸使容顏衰老。高官顯位已難以達到,天空又怎能攀登。只要知道滿足,尚可消除憂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清晨朝見的場景,通過對時間、景色和心情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詩中「高星粲金粟,落月沈玉環」等句,以星月喻時光,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易逝的無奈。結尾處「但且知止足,尚可銷憂患」則透露出詩人對現實的一種超然態度,體現了其淡泊名利、知足常樂的人生哲學。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