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南郊扈從紀述和陳玉壘太史韻八首
絳節氤氳上太清,紫煙縹緲冠層城。
鵷行不動瑤池影,鳳幄微聞玉藻聲。
律應一陽璇象轉,福凝五位泰階平。
禮成回蹕傳行漏,百尺華燈闕下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絳節:紅色的符節,古代用於表示尊貴或特殊使命。
- 氤氳(yīn yūn):形容煙霧或氣體瀰漫的樣子。
- 太清:道教中指天界,也指天空。
- 紫煙:紫色的煙霧,常用來形容仙境或神祕的景象。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約、模糊、難以捉摸的樣子。
- 冠層城:覆蓋整個城市,形容景象宏大。
- 鵷行:指皇帝的行列。
- 瑤池:神話中西王母的居所,常用來比喻仙境。
- 鳳幄:華麗的帳幕,常用來指皇帝的帳幕。
- 玉藻:指皇帝的詔書或文辭。
- 律應:指音樂與自然界的和諧相應。
- 一陽:指冬至,這一天陽氣開始復甦。
- 璇象:指天象,星辰的運行。
- 五位: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方位。
- 泰階平:指天下太平,社會安定。
- 回蹕:皇帝返回宮殿。
- 行漏:古代計時器,用來報時。
- 華燈:華麗的燈籠。
- 闕下:宮闕之下,指皇宮前。
翻譯
紅色的符節瀰漫着神祕的氣息升向天空,紫色的煙霧籠罩着整個城市,景象宏大而神祕。皇帝的行列在瑤池般的仙境中靜止不動,華麗的帳幕中傳來皇帝的詔書聲。音樂與自然界的和諧相應,冬至這一天陽氣開始復甦,星辰的運行預示着五行方位的和諧,天下太平,社會安定。皇帝返回宮殿,計時器報時,華麗的燈籠在皇宮前閃耀着光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至南郊祭祀的盛大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華麗的語言,展現了皇家祭祀的莊嚴與神祕。詩中「絳節氤氳」、「紫煙縹緲」等詞句,營造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而「鵷行不動」、「鳳幄微聞」則巧妙地描繪了皇帝的尊貴與威嚴。結尾的「百尺華燈闕下明」更是以壯麗的畫面,象徵着國家的繁榮與昌盛。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皇家祭祀的盛況和詩人對國家安寧的美好祝願。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山中秋日代書寄王對南宮庶 》 —— [ 明 ] 于慎行
- 《 夏日村居四十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東園牡丹小會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劉鈍齋年兄下第 》 —— [ 明 ] 于慎行
- 《 壽周燕川封君爲司理周君作 》 —— [ 明 ] 于慎行
- 《 抵舍承邢知吾侍御賜問裁答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大伾山亭圖歌爲朱令君賦 》 —— [ 明 ] 于慎行
- 《 冬初傅金沙侍御過訪因韻賦和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