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歌八首上楚中丞

· 尹耕
大寧無路援開平,極北孤懸獨石城。 遙憶先皇親躍馬,長驅絕塞苦提兵。 寒流汩汩交樵徑,野戍荒荒列漢旌。 千載土人談往事,伯顏山下有英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寧:地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
  • 開平:地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
  • 獨石城:地名,在今河北省赤城縣。
  • 先皇:指已故的皇帝。
  • 躍馬:騎馬奔馳。
  • 絕塞:邊遠的關塞。
  • 提兵:率領軍隊。
  • 寒流:寒冷的河流。
  • 汩汩(gǔ gǔ):形容水流聲。
  • 交樵徑:交錯的小徑,樵夫行走的道路。
  • 野戍:邊遠地區的守衛所。
  • 荒荒:荒涼的樣子。
  • 漢旌:漢朝的旗幟,此處指古代的軍旗。
  • 千載:千年。
  • 土人:當地居民。
  • 伯顏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英聲:英勇的名聲。

翻譯

大寧沒有通往開平的道路,獨石城孤懸在極北之地。 遙想先皇親自騎馬奔馳,長驅直入邊遠的關塞,辛苦地率領軍隊。 寒冷的河流汩汩流淌,交錯着樵夫行走的小徑,野外的守衛所荒涼地排列着漢朝的旗幟。 千年之後,當地居民談論着往事,伯顏山下依然迴響着英勇的名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的荒涼景象和歷史的滄桑感。通過「大寧無路援開平,極北孤懸獨石城」展現了地理的孤絕,而「遙憶先皇親躍馬,長驅絕塞苦提兵」則回憶了先皇的英勇事蹟,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後兩句「千載土人談往事,伯顏山下有英聲」則通過當地居民的口述,傳達了歷史的傳承和英雄的不朽。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邊塞歷史和英雄的敬仰之情。

尹耕

明蔚州衛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進士。性嗜酒,好談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邊臣玩忽,武備廢弛,作《塞語》十一篇,申明邊防虜勢之要害。嚴嵩見而才之。起知州,數月中遷兵部員外郎,出爲河間知府,大修武備。旋擢河南兵備僉事,被劾下獄,戍遼左。有《朔野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