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五月朱可大自江右來訪相見喜極對酒放歌

別君春花落,思君春鳥啼。春風吹遠夢,夜夜到湖西。 只言尺素迷江樹,不道隔年即相遇。元方執御季常隨。 德星應卜賢人聚。攬衣出迎雨滿衣,秉燭相看暑氣微。 炎天命駕三千里,如此交情古亦稀。笑殺山陰一夜舟,笑殺平原十日酒。 把杯脫帽雙眼白,放歌大叫無不有。與君譬如雙吳鉤,神精會合自有由。 興君譬如雙飛燕,差池羽翼時相見。莫將逐客當沈淪,自是江湖合有人。 試觀青海營中月,試望長安陌上塵。羨君紅顏發盈幘,我已如霜鏡中白。 回頭三五少年時,半百光陰如過客。赤繩系日那得還,長鯨吸海幾時乾。 燈前起舞勸君酒,何處含情可盡歡。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午:指明代的甲午年,具體年份需根據歷史年表推算。
  • 朱可大: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江右:古代地理概念,指長江下游以西地區,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江西省。
  • 尺素:古代用來書寫的細長白絹,這裏指書信。
  • 元方:人名,可能是朱可大的兄弟或朋友。
  • 季常:人名,可能是朱可大的兄弟或朋友。
  • 德星:古代認爲德星是吉祥的象徵,這裏比喻賢人。
  • 吳鉤:古代吳地(今江蘇一帶)出產的彎刀,常用來比喻武士或勇士。
  • 差池:不齊的樣子,這裏形容燕子飛翔時羽翼交錯。
  • 沈淪:沉沒,這裏比喻失意或被埋沒。
  • 青海:地名,位於中國西部,這裏可能指邊疆或邊遠地區。
  • 長安:古代都城,今西安,這裏可能指京城或政治中心。
  • :古代男子的頭巾。
  • 赤繩:傳說中月老用來系夫妻的紅線,這裏比喻不可逆轉的命運。
  • 長鯨吸海:比喻極大的吸力或消耗。

翻譯

春天別離時,春花已落,思念你時,春鳥啼鳴。春風吹送着我的遠夢,夜夜飛到湖的西邊。 本以爲書信會迷失在江邊的樹林中,沒想到隔年就能與你相遇。元方駕車,季常隨行。 德星預示着賢人的聚集。我披着衣服出門迎接,雨水溼透了衣裳,我們拿着蠟燭相見,暑氣已經微弱。 炎熱的天氣裏,你駕車行了三千里,這樣的友情在古代也是罕見的。我們笑談山陰的一夜舟行,笑談平原的十日酒宴。 舉杯暢飲,脫帽歡笑,雙眼放光,放聲歌唱,大叫歡呼,無所不有。與你如同兩把吳鉤,精神與情感自然地會合。 與你如同雙飛燕,羽翼交錯,時常相見。不要以爲我這個被放逐的人會沉淪,自然有適合我的江湖。 試着看看青海營中的月亮,試着望望長安路上的塵埃。羨慕你紅潤的容顏,我的頭髮已經如霜白。 回首三五少年時的光景,半百的歲月如同過客。赤繩系日,時光無法倒流,長鯨吸海,何時才能乾涸。 燈前起舞,勸你飲酒,何處含情,可以盡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久別重逢的朋友朱可大的深情厚誼。詩中,作者通過春花、春鳥、春風等自然景象,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重逢時的喜悅溢於言表,通過「笑殺山陰一夜舟,笑殺平原十日酒」等句,展現了兩人無拘無束、盡情歡聚的場景。詩的結尾,作者以「赤繩系日」和「長鯨吸海」比喻時光的不可逆轉和人生的無常,表達了對友情和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明代詩人于慎行的高超藝術成就。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