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二難紀奇卷贈潘雲山公袒之昆陽

郊原久烽火,四野何蕭索。 疇堪倭更來,虔劉恣兇虐。 碣石已屠城,平山復殘爚。 闖迫惠城東,公私俱驚愕。 督府鎮鵝陽,徵兵連負郭。 進戰未有期,內變復中作。 叛卒訌糜沸,反戈事剽掠。 主將已見戕,復赴潘侯幕。 執侯質倭夷,共締攻城約。 我侯了不驚,胸襟何磊落。 兵刃誰能加,忠信馴鯨鱷。 一朝反間行,叛徒俱受斫。 萬姓已阽危,倖免填溝壑。 生全誰之功,日遠愈炤焯。 倭夷嗣殄滅,無恙侯如昨。 忠義神所歆,固令脫鋒鍔。 朝寧重賢能,領茲專城託。 昆陽寵命新,蠻方待經略。 膏車赴滇南,行李惟空橐。 嗟餘本疏庸,辱侯情匪薄。 念侯日將遠,寸衷孰雲樂。 願言崇令德,勳業標麟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郊原:郊外的原野。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
  • 蕭索:荒涼,冷落,蕭條;淒涼。
  • :古代稱日本。
  • 虔劉:劫掠,殺戮。
  • 兇虐:兇惡暴虐。
  • 碣石:地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
  • 平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殘爚:殘餘的火光。
  • 闖迫:突然逼近。
  • 惠城: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鵝陽: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負郭:靠近城郭。
  • 訌糜沸:混亂不堪,如粥沸騰。
  • 反戈:掉轉兵器攻擊自己原屬的一方。
  • 見戕:被殺害。
  • 潘侯:指潘雲山,侯是對其的尊稱。
  • 質倭夷:作爲人質交給日本。
  • 磊落:形容胸懷坦白,光明正大。
  • 馴鯨鱷:比喻馴服兇猛的人或事物。
  • 反間:利用敵人的間諜使敵人獲得虛假的情報,或者指用計使敵人內部不和。
  • 受斫:被斬殺。
  • 阽危:臨近危險。
  • 填溝壑:指死亡,屍體無人埋葬,填於溝壑之中。
  • 炤焯:明亮,顯著。
  • 嗣殄滅:隨後被消滅。
  • :祭祀時神靈享受祭品的香氣。
  • 鋒鍔:刀劍等的鋒刃。
  • 朝寧:朝廷。
  • 專城:指州牧、太守等地方長官,意指他們主宰一城。
  • 經略:籌劃治理。
  • 膏車:在車軸上塗油,使車行輕快,常比喻做好遠行準備。
  • 行李:出行時所帶的衣裝財物等。
  • 空橐:空口袋,比喻貧窮或清廉。
  • 疏庸:疏懶平庸。
  • 令德:美德。
  • 勳業:功業。
  • 標麟閣:標榜在麒麟閣上,麒麟閣是漢代閣名,漢宣帝時曾畫霍光等十一功臣像於閣上,以表揚其功績。

翻譯

郊外的原野久經戰火,四周的田野多麼荒涼。誰能忍受倭寇再來,肆意殺戮,兇暴至極。碣石已被屠城,平山也只剩下殘餘的火光。倭寇突然逼近惠城東,公私都驚恐萬分。督府鎮守鵝陽,徵兵連綿不斷,靠近城郭。進戰尚無定期,內部又發生變亂。叛卒混亂不堪,掉轉兵器進行掠奪。主將被殺害,又轉投潘侯的幕府。潘侯被作爲人質交給倭寇,共同訂立攻城之約。我侯毫不驚慌,胸懷坦白,光明正大。兵刃怎能加害於他,他的忠信甚至能馴服兇猛的鯨鱷。一旦反間計成功,叛徒都被斬殺。萬民已臨近危險,倖免於難,不至於屍體無人埋葬。生存全賴誰之功,時間越久越顯其明亮顯著。倭寇隨後被消滅,潘侯安然無恙,如往常一樣。忠義爲神所喜愛,固令其脫離刀劍之險。朝廷重視賢能,託付其主宰一城之重任。昆陽得到新的寵愛,蠻方等待其籌劃治理。做好遠行準備前往滇南,行李只有空口袋。嘆我本疏懶平庸,受侯之恩情不淺。念及侯日將遠,心中何樂之有。願言崇尚美德,功業標榜在麒麟閣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邊疆戰亂的慘狀,以及潘雲山侯在危機中的英勇與智慧。詩中,「郊原久烽火」等句生動勾勒出戰火連綿的荒涼景象,而「我侯了不驚」等句則展現了潘侯臨危不亂、忠信馴鯨鱷的英雄形象。通過對比戰亂與潘侯的鎮定,詩人表達了對潘侯的敬仰之情,並寄望於其能繼續爲國建功立業,標榜於麒麟閣之上。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又抒發了詩人對英雄的崇敬與對和平的嚮往。

李學一

李學一,字萬卿,號文軒。歸善(今廣東惠陽)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舉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科給事中。歷任湖廣參議、貴州提學副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四、吳道鎔《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李學一詩,以張友仁一九四八年手抄本《文軒公集》爲底本。 ► 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