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峽船具詩梢

箭飛峽中水,鋸立峽中石。 峽與水爲隘,水與石相擊。 濆爲生險艱,聲發甚霹靂。 三老航一葉,百丈空千尺。 蒼黃徒爾爲,倏忽何可測。 篙之小難制,戙之獨有力。 猗嗟戙之爲,彬彬堅且直。 有如用武人,森森矗戈戟。 有如敢言士,落落吐胸臆。 拯危居坦夷,濟險免兢惕。 志彼哲匠心,俾其來者識。
拼音

所属合集

#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fén):水波涌起的地方。
  • 霹靂 (pī lì):雷聲。
  • 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鄉官。
  • 百丈:指極長的繩索。
  • 蒼黃:匆忙,慌張。
  • 倏忽 (shū hū):迅速,極快。
  • (gāo):撐船的竹竿或木杆。
  • (dòng):古時用來撐船的工具。
  • 猗嗟 (yī jiē):讚歎詞。
  • 森森:形容排列整齊的樣子。
  • (chù):直立,高聳。
  • 落落:形容坦率開朗的樣子。
  • 胸臆 (xiōng yì):內心,心意。
  • 拯危:救助處於危險中的人。
  • 坦夷 (tǎn yí):平坦,平安。
  • 兢惕 (jīng tì):小心謹慎。
  • 哲匠:有智慧和技藝的人。

翻譯

箭一般飛馳在峽中的水流,鋸齒般聳立在峽中的岩石。 峽與水相互形成險隘,水與石相互撞擊。 水波涌起的地方充滿艱險,聲響如同雷鳴般震撼。 三老掌管着一葉小舟,百丈長的繩索懸空千尺。 匆忙中徒勞無功,迅速變化難以預測。 撐船的竹竿難以控制,而戙卻獨有力道。 讚歎這戙的堅固與直挺,就像用武之人,排列整齊的戈戟。 又如敢於直言的士人,坦率地表達內心。 救助處於危險中的人,使其免於險境,避免小心謹慎。 志在展現智者的匠心,讓後來者得以認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峽中水流的險峻和船具的重要性。通過對比水與石的撞擊、篙與戙的功能,詩人讚美了戙這一船具的堅固與作用,將其比作用武之人和敢言之士,形象生動。詩中「志彼哲匠心」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於智慧和技藝的尊重,希望後人能從中學習到應對艱險的智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於自然與技藝的深刻理解。

王周

五代時魏州人。少勇健。事後唐累歷郡守。後晉高祖天福初,以戰功歷貝州、涇州節度使。問民疾苦,去苛弊,民庶悅焉。後漢高祖立,移鎮武寧。卒官。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