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終南山下有我的茅屋,茅屋正對着終南山。
整年沒有客來柴門常關,整天無所用心常覺心安。
也不妨喝點酒釣釣魚,你只要能來就請常來玩。
注釋
張五:即張諲,唐代書畫家,官至刑部員外郎,與王維友好。因排行第五,故稱“張五弟”。
終南:山名。秦嶺主峰之一。在陝西省西安市南。一稱南山,即狹義的秦嶺。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參閲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一》。
終年:全年,一年到頭。《墨子·節用上》:“久者終年,速者數月。”
長:一作“常”。
閉關:閉門謝客,斷絶往來。謂不爲塵事所擾。《文選·顔延之〈五君詠·劉參軍〉》:“劉伶善閉關,懷情滅聞見。”
無心:佛教語,指解脫邪念的眞心。唐·修雅《聞誦〈法華經〉歌》:“我亦當年學空寂,一得無心便休息。”
自閑:悠閑自得。三國魏·曹植《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婾自閑。”唐·李白《山中問答》詩:“問君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垂釣:垂竿釣魚,喩隱居生活。漢·嚴忌《哀時命》:“下垂釣於溪谷兮,上要求於僊者。”唐·孟浩然《臨洞庭》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但:衹、衹要。
往還:交遊、交往。《魏書·劉廞傳》:“靈太后臨朝,又與太后兄弟往還相好,太后令廞以詩賦授弟元吉。”
序
這是詩人中年以後隱居終南山期間寫的一首贈答友人的小詩。此詩寫詩人希望友人張諲能來共享隱居垂釣的樂趣,表現了詩人在隱居中寂靜安閑的生活情趣,又表達了詩人對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眞摯感情,幷借此表示自己不關心世事的心境。全詩寫得親切樸實,輕鬆自然,毫不著力。
賞析
這首小詩表現了詩人在隱居中寂靜安閑的生活情趣,又表達了對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眞摯感情。
從詩的內容上看,此詩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興致,招致他來相聚共樂。詩人首先描寫他的隱居之所的清幽。雖是幾間茅屋草舍,但面對著巍峨深邃、蒼翠欲滴的終南山,開門即可觀賞山色。頭兩句娓娓道來,不加絲毫藻飾,意在引起友人的聯想。三、四句進而寫自己的隱居生活情趣。從早到晚,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無人打擾,更無機心雜念,煞是悠閑。爲了吸引友人到來,又有意寫自己終年無客,門雖設而常關,流露出幾分寂寞。思念友人前來相伴之意不言而喩。最後兩句,又以飲酒、垂釣等賞心樂事相招,直率地表達希望友人能經常來聚會的心願。
從詩的寫法上看,全篇以詩代書,寫得樸實、自然、親切。爲使友人從字裏行間就能體會出自己孤寂而清幽的心境,詩中有意采用重複的字眼和相同的句式。首二句連用兩箇“終南”,使友人加深印象,突出出門面山的優勢。三四句又巧妙地把終南山的“終”字移用來創造給人以悠長、緩慢之感的時間意象。一箇“終年”再疊加一箇“終日”,兩个同一結構的詩句反復、排比,用以烘託寂寞、清閑的心態,使人感到詩人在山中就這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靜靜生活下去,對世事不聞不問,甚至不管歲月的流逝,惟一遺憾的是不能與張諲朝夕相處。四箇“終字”,兩箇“長”字的疊用,詩句節奏顯得非常緩慢。
全詩寫得輕鬆自然,毫不著力。衹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閑的人,才能寫出如此散淡、安閑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