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陳潛甫葉伯壎吳叔頤羅見參吳伯綸羅曜文樑仲登夜集吳氏池亭時餘將北上得秋字 [ 明] 歐大任
濁醪猶有鷫鸘裘,下馬張鐙且暫留。
客路風塵雙短鬢,宦情天地一孤舟。
袂分此夜清溪月,書寄何時白雁秋。
別後荊南君莫賦,肯令王粲滯江樓。
九日同黎祕書李黃門吳馮二侍御登宣武門樓 [ 明] 歐大任
百二山河控上游,鬱蔥佳氣滿皇州。
風驅大漠浮雲色,天轉滹沱落日流。
雙闕金莖連紫極,萬家紅樹動高秋。
佩萸氿菊俱恩澤,不是荊南獨倚樓。
送蕭進士以孚餉邊因歸漢陽省覲 [ 明] 歐大任
五花驄去曉駸駸,恩許寧親此自深。
漢上從來榮片玉,荊南誰得似雙金。
合符關吏看星使,護餉材官出羽林。
歸誦元方馳戀賦,白雲何限太行心。
陳膳部子壽朱計部子得攜酒見過得留字 [ 明] 歐大任
茅齋竟日少淹留,好事偏能載酒遊。
杞梓荊南逢此客,琳琅湘北似清秋。
談深雲起三千牘,歌后涼生十二樓。
便作禽魚濠濮想,吏情何處是滄洲。
宜興好寄弋陽尹李端卿兼簡諸公 [ 明] 張弼
故人宦轍各西東,欲到荊南恐未逢。
地主何須尋李尹,洞名原自屬張公。
紅灰酒美衣須當,紫竹箘肥詩自工。
有個墨翁應識我,謾憑把筆記行蹤。
霧雨至太和宮俯視一氣咫尺不辨 [ 明] 葉春及
五日陰雲鬱不開,千崖蕭瑟氣悲哉。
祇憑客子青藜杖,拄到仙人白玉臺。
萬里風摶天柱動,百靈濤涌雪山來。
俱言石洞堪龍臥,不遣荊南駕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