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孫正之序 [ 宋] 王安石
時然而然,眾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聖人之道在焉爾。夫君子有窮苦顛跌,不肯一失詘己以從時者,不以時勝道也。故其得志於君,則變時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術素修而志素定也。時乎楊、墨己不然
人間詞話 · 第四十二則 [ 清] 王國維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
師曠論學 [ 漢] 劉向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爲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
人間詞話 · 第三十八則 [ 清] 王國維
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爲最工,邦卿《雙雙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調雖高,然無一語道着,視古人“江邊一樹垂垂髮” 等句何如耶?
《小山詞》序 [ 宋] 黃庭堅
晏叔原,臨淄公之暮子也。磊隗權奇,疏於顧忌,文章翰墨,自立規模,常欲軒輊人,而不受世之輕重。諸公雖稱愛之,而又以小謹望之,遂陸沉於下位。平生潛心六藝,玩思百家,持論甚高,未嘗以沽世。餘嘗怪而問焉,曰:
人間詞話 · 第四十則 [ 清] 王國維
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遊•詠春草》上半闕雲:
傳習錄 · 卷中 · 答顧東橋書 · 十一 [ 明] 王守仁
來書雲:“謂《大學》‘格物’之說,專求本心,猶可牽合。至於《六經》《四書》所載‘多聞多見’‘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學審問’‘溫故知新’‘博學詳說’‘好問好察’,是皆明白求於事爲之際,資於論說之間者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九則 [ 清] 王國維
少遊詞境最悽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則變而淒厲矣。東坡賞其後二語,猶爲皮相。
人間詞話 · 第三則 [ 清] 王國維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
人間詞話 · 第三十一則 [ 清] 王國維
昭明太子稱陶淵明詩“跌宕昭彰,獨超衆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王無功稱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晦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後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東軒記 [ 宋] 蘇轍
余旣以罪謫監筠州鹽酒稅,未至,大雨,筠水泛濫,沒南市,登北岸,敗刺史府門。鹽酒稅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旣至,敝不可處,乃告於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憐其無歸也,許之。歲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補其圮缺
傳習錄 · 卷中 · 答顧東橋書 · 十二 [ 明] 王守仁
來書雲:“楊、墨之爲仁義,鄉愿之亂忠信,堯、舜、子之之禪讓,湯、武、楚項之放伐,周公、莽、操之攝輔,謾無印證,又焉適從?且於古今事變,禮樂名物,未嘗考識,使國家欲興明堂,建辟雍,制歷律,草封禪,又將何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節 [ 周] 孟子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袂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