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業十一年鑊歌 [ 明] 譚元春
鑊兮鑊兮,不復鑊兮。
以之爇香,大損沈水,以之煮泉,將苦提攜。
其放置於山水車馬之間者,使夫過而問,仰而思。
念唐人以後之古人,後此鑊生,先此鑊朽,而因是以發深省而悲啼。
東門四章 [ 明] 歐必元
東門之錦,曷其貝兮。
豈其理哉,無若而口哉。
東門之鳥,曷其鷽兮。
豈其鳳哉,無若而斥鴳哉。
毀之來也,予之非也。
人之多言,亦可哀也。
毀之謬也,予之咎也。
人之多言,亦可醜也。
列子 · 湯問 · 善射之術 [ 周] 列子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衞,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衞。飛衞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
郁離子·齊人有好詬食者 [ 明] 劉基
齊人有好詬食者,每食必詬其僕,至壞器投匕箸,無空日。館人厭之,忍弗言,將行,贈之以狗,曰:“是能逐禽,不腆以贈子。”行二十里而食,食而召狗與之食。狗嗥而後食,且食而且嗥。主人詬於上,而狗嗥於下,每食必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七節 [ 周] 孟子
孟子曰:“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間耳。”
《復堂詞錄》序 [ 清] 譚獻
右錄三百四十餘人,詞一千四十七首。敘曰:“詞爲詩餘,非徒詩之餘,而樂府之餘也。律呂廢墜,則聲音衰息。聲音衰息,則風俗遷改。樂經亡而六藝不完,樂府之官廢,而四始六義之遺,蕩焉泯焉。夫音有抗隊,故句有長短
左傳 · 哀公 · 哀公十四年 [ 周] 左丘明
【經】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小邾射以句繹來奔。夏四月,齊陳心互執其君,置於舒州。庚戌,叔還卒。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陳宗豎出奔楚。宋向魋入於曹以叛。莒子狂卒。六月,宋向魋自曹出奔衛。宋向巢來奔。齊人弒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四十八 [ 明] 王守仁
曰仁雲:“心猶鏡也,聖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瞭後亦未嘗廢照。”
禮記 · 檀弓 · 公子重耳對秦客 [ 秦] 無名氏
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爲寶。父
應科目時與人書 [ 唐] 韓愈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絕險為之關隔世,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獱獺之笑
公羊傳 · 宋人及楚人平 [ 周] 公羊高
“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於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司馬子反曰:“子之國何如?”華元曰
上人書 [ 宋] 王安石
嘗謂:文者,禮教治政云爾。其書諸策而傳之人,大體歸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云者,徒謂“辭之不可以已也”,非聖人作文之本意也。
自孔子之死久,韓子作,望聖人於百千年中,卓然也。獨子厚名與韓並
隋論 [ 宋] 蘇轍
人之於物,聽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則人重而物輕。人重而物輕,則物之附人也堅。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輕也。古之聖人,其取天下,非其驅而來之也;其守天下,非其劫而留之也。使天下自附,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