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國晚秋

· 王恭
澤國秋氣深,微霜葛衣薄。斜日川上寒,孤峯鏡中落。 渺渺粵人煙,依依海山郭。鄰笛聲已悽,遙砧晚猶作。 滄波苦竹斷猿哀,蔓草黃花與嘯臺。前代風流亦如此,如何不飲杜陵杯。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澤國:指水域衆多的地方,這裏指江南水鄉。
  • 葛衣:用葛布製成的衣服,輕薄透氣。
  • 斜日:斜照的太陽,指傍晚時分的陽光。
  • 渺渺:形容遙遠或模糊不清的樣子。
  • 粵人煙:指廣東一帶的人煙,即人居住的地方。
  • 依依:形容依戀不捨的樣子。
  • 海山郭:靠海的城郭,即沿海的城市。
  • 鄰笛:鄰家的笛聲。
  • 遙砧:遠處的搗衣聲。
  • 滄波:波濤洶涌的大海。
  • 苦竹:一種竹子,因其質地堅硬,不易加工,故稱苦竹。
  • 斷猿哀:斷斷續續的猿猴哀鳴聲。
  • 蔓草:蔓延生長的草。
  • 黃花:指菊花。
  • 嘯臺:古代文人雅士登高望遠、吟詠抒懷的地方。
  • 杜陵杯:杜陵是杜甫的別稱,杜陵杯指杜甫詩中的酒杯,這裏泛指飲酒。

翻譯

江南水鄉的秋意漸濃,微霜使得身上的葛衣顯得單薄。斜陽照在江面上,帶來一絲寒意,孤峯的倒影落在平靜如鏡的水中。遠處廣東一帶的人煙依稀可見,沿海的城市依戀不捨。鄰家的笛聲已經淒涼,遠處的搗衣聲在傍晚時分依然響起。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苦竹和斷斷續續的猿猴哀鳴聲交織,蔓延的草叢中菊花盛開,彷彿在嘯臺之上。前代文人的風流往事也不過如此,爲何不舉杯暢飲,像杜甫那樣抒懷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江南秋日的景色,通過「澤國」、「斜日」、「孤峯」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靜謐而略帶憂鬱的畫面。詩中「鄰笛聲已悽,遙砧晚猶作」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往昔的懷念。結尾的「如何不飲杜陵杯」則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態度,倡導在面對自然美景和人生變遷時,應像杜甫那樣,以酒抒懷,享受當下。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