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星斗稀,鐘鼓歇,簾外曉鶯殘月。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虛閣上,倚闌望,還似去年惆悵。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拼音

所属合集

#更漏子

譯文

天邊的星辰漸漸地隱入曉霧,鐘聲鼓樂也已停歇在遠處,窗外的曉鶯在啼送殘月西去。蘭花上凝結着晶瑩的晨露,柳枝在風中翩翩飛舞,滿庭的落花報道着春暮。 空蕩蕩的閣樓上,我還在憑欄遠望,惆悵,還似去年一樣。春天就要過去了,舊日的歡欣已彷彿夢中的幻影,我仍在無窮的相思中把你期待。

注釋

更漏子:詞牌名。又名“付金釵”“獨倚樓”“翻翠袖”“無漏子”。《尊前集》注“大石調”,《黃鐘商》又注“商調”(夷則商),《金奩集》入“林鐘商調”。《詞律·卷四》,《詞譜·卷六》列此詞。以四十六字體爲正體。 星斗:即星星。 虛閣:空閣。 倚闌:即“倚欄”。鄂本作“倚蘭”,誤。

這首詞寫女主人公晨起之後,登閣望遠的惆悵思緒,通過時節的更迭,景象的轉變,刻畫了主人公由來已久的相思之苦。上闋從視覺和聽覺描寫清晨景象;下闋正面寫人,直寫情懷。全詞語言貼合温詞造語精工、密麗濃艷的風格,語淡情濃,把主人公的懷人之情寫得千轉百回,纏綿不盡。

賞析

此詞寫女主人公晨起之後,登閣望遠思念心上人的惆悵思緒。前三句從視聽的感覺描寫清晨景象。天剛曉時許多星星都隱沒了,天空衹賸下少數星星,故覺“星斗稀”。“鐘鼓歇”是説清曉報時警夜的鐘鼓聲已經停歇。首二句從高遠處寫起,“簾外”句落到近處。用星斗、鐘鼓、曉鶯、殘月等一系列表示時間的意象,點明時間是在清曉,在景物描寫中已暗含人物。次三句繼續描寫景物,寫露重風斜、落花滿院,顯已爲暮春時節。不僅感到其中有人,而且隱約似見其有活動,從室內移步至庭院。上闋名爲寫景,則已見情。主人公由室內轉向庭院,滿目蕭索之景,滿耳凄清之音。則其所感自不待言。作者抓住暮春與黎明的特點布景,展示出清冷凋零的畫面,烘託出孤寂惆悵的氣氛。這裏雖然人未露面,景象中卻已透出主人公的怨情愁緒。尤其畫面中的“殘月”、“落花”,蘊含人的情思更明顯。 下闋著重寫主人公的活動心情。頭三句寫主人公登高望遠,引起的無限惆悵之情。“虛”字旣表物象,也表人情。虛的感覺因空空無人産生,從實境的空虛導致心情的空虛。“倚闌望”是下闋的關節,一切內心活動俱由此句的“望”引出。“還似去年”四字可見其惆悵時日之長。次三句點明惆悵之因,是惆悵之際的深入思索,表現主人公的活動心情。説惆悵“還似去年”,道舊歡“如夢中”,不僅寫出主人公登高望遠的一時心境,而且揭示出主人公相思的苦況,閨怨的深沉由來已久。“春欲暮”暗示靑春已逝,美人遲暮的憂懼,“思無窮”則見其所歡仍然是遙不可及。因此結句點明舊日的歡樂如今衹有在夢中追尋了。末句語調似甚輕淡,而表情極爲深刻。“舊歡”是“思”的中心,兩性歡愛是深閉閨中婦女的至願,尤其是芳春花前月下的親昵。而今芳時一再虛度,舊日歡樂益令人追思不置。過往之事,恍如夢逝,可思而不可即,而思念的迷惘之狀,於此句則表現得淋灕盡致。 此詞意蘊豐富,旣可作思婦念人之看。亦可作人臣失位之想。全詞語淡情濃,把主人公的懷人之情寫得千轉百回,纏綿不盡。這在温詞中也可謂別具一格。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