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冬韓宗伯止園賞梅花夜歸讀蘇文忠公十一月羅浮鬆風亭梅花詩次其韻再賦

· 張萱
尋芳何必羅浮村,芳林自足留芳魂。 主人愛花更愛客,折柬投轄無晨昏。 青衣不入終南徑,玉骨豈貯華林園。 萬紫千紅已銷歇,孤芳誰與相寒溫。 天香國色迥獨立,趨炎笑彼迎朝暾。 師雄一夢不復返,孤山處士時到門。 廣平相公有佳賦,夭桃穠李噤無言。 東皇着意勿輕擲,西園日日能移樽。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一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申: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韓宗伯: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止園:地名,可能是韓宗伯的園林。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以梅花著稱。
  • 折柬:古代的一種請柬。
  • 投轄:比喻留客之深。
  • 青衣:指梅花。
  • 終南徑:終南山的道路,比喻隱居之地。
  • 華林園:古代著名的園林。
  • 銷歇:消失,停止。
  • 孤芳:孤獨的芳香,指梅花。
  • 寒溫:冷暖,這裏指梅花的孤傲。
  • 趨炎:趨向炎熱,比喻追求權勢。
  • 朝暾:早晨的陽光。
  • 師雄:人名,可能是指某個與梅花有關的人物。
  • 孤山處士:指隱居的人。
  • 廣平相公:人名,可能是指某個官員。
  • 夭桃穠李:指春天盛開的花朵。
  • 東皇:指春神。
  • 西園:地名,可能是指某個園林。

翻譯

在壬申年的冬天,我前往韓宗伯的止園欣賞梅花,夜晚歸來後讀蘇軾的十一月羅浮鬆風亭梅花詩,便依照其韻再次作詩。

尋找芳香何必遠赴羅浮村,芳林自然足以留住芳魂。 主人既愛花又愛客,不斷髮出請柬,留客至深夜。 青衣梅花不入隱居的終南山徑,其玉骨又豈能貯藏於華林園。 萬紫千紅的花朵已凋謝,孤獨的芳香與誰共享冷暖。 天香國色的梅花獨立不羣,嘲笑那些趨炎附勢追求權勢的人。 師雄一夢不再回來,孤山隱士時常到訪。 廣平相公有佳作,春天的花朵無言以對。 春神着意不要輕視,西園日日都能舉杯共飲。

賞析

這首作品以冬日賞梅爲背景,通過對梅花的讚美,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品格的追求和對世俗權勢的淡漠。詩中「青衣不入終南徑,玉骨豈貯華林園」一句,既描繪了梅花的孤傲,也反映了詩人不隨流俗的品格。結尾「東皇着意勿輕擲,西園日日能移樽」則寄寓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藝術修養。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