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代送朱姓吏滿歸

· 陳櫟
只說琳川,精吏道、恢恢餘地。元來是、深衣儒者,將儒飾吏。傳世四書端實學,待人一縣皆和氣。及芳辰、美解賦歸來,真堪醉。 肩已息,心無愧。青鬢在,蒼顏未。符君家翁子,□年當貴。九十月終行鶩退,三千水擊摶鵬易。豈有材、如此不超遷,行知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琳川: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地方的美稱。
  • 精吏道:精通爲官之道。
  • 恢恢餘地:形容做事遊刃有餘,有廣闊的空間。
  • 深衣儒者:穿着深色衣服的儒生,指學問深厚的人。
  • 將儒飾吏:用儒家的學問來裝飾自己的爲官之道。
  • 傳世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儒家經典。
  • 端實學:正直而實用的學問。
  • 待人一縣皆和氣:對待一縣的人都非常和善。
  • 美解賦歸來:美好的解釋,指得到好的結果而歸來。
  • 肩已息:肩上的擔子已經放下,指不再有壓力。
  • 心無愧:心中沒有愧疚。
  • 青鬢在:黑髮依舊,指年紀尚輕。
  • 蒼顏未:面容尚未蒼老。
  • 符君家翁子:符合君子的標準,指品德高尚。
  • □年當貴:空缺處可能指某個具體的年份,表示那一年會顯貴。
  • 九十月終行鶩退:比喻到了一定時候就會退隱。
  • 三千水擊摶鵬易:形容志向遠大,如鵬鳥展翅高飛。
  • 豈有材:難道沒有才能。
  • 不超遷:沒有得到提拔。
  • 行知遇:指得到賞識和重用。

翻譯

只說那琳川之地,有一位精通爲官之道的官員,他做事遊刃有餘,有廣闊的空間。原來他是一位穿着深色衣服的儒生,用儒家的學問來裝飾自己的爲官之道。他傳承了四部儒家經典中的正直而實用的學問,對待一縣的人都非常和善。到了美好的時節,他得到了好的結果而歸來,真是值得慶祝。

他的肩上的擔子已經放下,心中沒有愧疚。黑髮依舊,面容尚未蒼老。他的品德高尚,符合君子的標準。到了某個具體的年份,他會顯貴。到了一定時候,他就會退隱。他的志向遠大,如鵬鳥展翅高飛。難道他沒有才能嗎?沒有得到提拔,但終會得到賞識和重用。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一位精通爲官之道的儒者,他不僅學問深厚,而且爲人處世和善,品德高尚。詩中通過對比他的現狀和未來,表達了對他的讚賞和期待。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於儒家學問和爲官之道的重視,以及對於人才得到重用的期望。

陳櫟

元徽州休寧人,字壽翁。學宗朱熹。宋亡,隱居著書。仁宗延祐初,鄉試中選,不赴禮部試,教授於家。性孝友,剛正,動中禮法,與人交,不以勢合,不以利遷。善誘學者,諄諄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學者稱定宇先生,晚稱東阜老人。有《尚書集傳纂疏》、《歷代通略》、《勤有堂隨錄》和《定宇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