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陳櫟
殿閣微涼迥,吹到敕書新。定知盤谷深處,草木煥精神。帝念水紋成吉,合得卷阿吉士,州政佐經綸。婉婉幕中畫,行矣細敷陳。 負公望,行自此,列朝紳。志伊所志,將以斯道覺斯民。家有青氈鈞軸,□□□□□□,振武接芳塵。自秉浮溪筆,晝繡記逢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iǒng):遠,這裏指遠離塵囂的清涼。
  • 敕書:皇帝的詔書。
  • :煥發,光彩照人。
  • 經綸:原指整理過的蠶絲,比喻規劃、管理國家大事。
  • 婉婉:溫和而美好。
  • 敷陳:陳述,詳細說明。
  • 朝紳:朝廷的官員。
  • 志伊:志向遠大。
  • 斯道覺斯民:用這種道義來覺悟民衆。
  • 青氈鈞軸:青氈指清貧,鈞軸比喻重要的職位。
  • 浮溪:指清澈的溪水,比喻清廉。
  • 晝繡:白天刺繡,比喻勤勞。

翻譯

宮殿閣樓中微風帶來遠方的清涼,吹來了皇帝的新詔書。可以想象,在那盤谷的深處,草木都煥發出新的精神。皇帝考慮到水紋的吉祥,應當選拔賢士,輔助治理州政。溫和美好的策略在幕府中制定,即將詳細陳述。

肩負着公衆的期望,從此位列朝廷官員。志向遠大,要用這種道義來覺悟民衆。家境雖然清貧,但有着重要的職位,繼承前人的榮耀。自從拿起浮溪的筆,白天勤勞地刺繡,記錄着這個時代的遭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官員在接到皇帝詔書後的心情與抱負。通過「殿閣微涼迥」和「草木煥精神」等意象,表達了清涼寧靜的環境與內心的振奮。詩中「志伊所志,將以斯道覺斯民」展現了其高尚的志向和爲民服務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清廉政治和勤勞治國的嚮往。

陳櫟

元徽州休寧人,字壽翁。學宗朱熹。宋亡,隱居著書。仁宗延祐初,鄉試中選,不赴禮部試,教授於家。性孝友,剛正,動中禮法,與人交,不以勢合,不以利遷。善誘學者,諄諄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學者稱定宇先生,晚稱東阜老人。有《尚書集傳纂疏》、《歷代通略》、《勤有堂隨錄》和《定宇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