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拼音

譯文

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注釋

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爲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夢得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流傳甚廣。後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爲題寫愛情和鄉土風俗。其形式爲七言絕句。 唱歌聲:一作“踏歌聲”。 卻有晴:一作「還有晴」。 晴:與「情」諧音。《全唐詩》:也寫作「情」。

《竹枝詞》是唐代文學家劉夢得的組詩作品。劉夢得傳世作品中,有竹枝詞十一首,分兩組,這首詩是其中一組的第一首。此詩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着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複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賞析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夢得任夔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制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絶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夢得創作多首《竹枝詞》,分兩組,這是其中一組二首,此爲其一。 此詩描寫了一箇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靑靑、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裏,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産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靑靑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幷無直接關係,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敍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箇巧妙的隱喩,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説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喩。這使這箇少女聽了,眞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箇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爲句中的「有」、「無」兩字中,著重的是「有」。因此,她內心又不禁喜悅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旣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箇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於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爲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喩。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云:「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裏。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遲疑貌。芙蓉也就是蓮花。見蓮,雙關見憐。)《七日夜女歌》:「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因爲會少離多,所以朝思暮想。懸絲是懸思的雙關。)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爲人民群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倣,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夢得這首詩爲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爲節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踏:tà)

繙譯

江邊的楊柳青青,江水緩緩地流著,平靜如鏡。岸上少女忽然聽到江麪上情郎唱歌的聲音。就像東方出太陽,西邊還在下雨,說不是晴天吧,卻還有晴的地方。(這裡的“晴”語意雙關,既指天氣的晴,也暗指感情的情)

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的語言,巧妙地運用雙關的脩辤手法,含蓄地表達了少女微妙的情感。詩的前兩句描繪了美好的江邊景色以及少女聽到情郎歌聲的情景,爲下文的情感表達做了鋪墊。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以天氣的“晴”諧音情感的“情”,生動地表現出少女那種眷戀、疑惑、擔憂、期待等複襍的心理活動,韻味無窮,給人畱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整首詩語言自然流暢,意境優美,是劉禹錫竹枝詞的代表作之一。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