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其三)

· 韋莊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拼音

所属合集

#菩薩蠻

譯文

現在我纔回想起江南的好處來,當時年少風流,春衫飄舉,風度翩翩。我騎着大馬,斜靠小橋,滿樓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傾倒。 閨房屏障曲折迂迴,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叢之所在。現在要是能再有像當年那樣的遇合,我就是到白頭也一定不會想回來。

注釋

紅袖:指代少女。梁簡文帝《採蓮賦》:“素腕舉,紅袖長。”這裏指青樓中妓女之類。 翠屏:鑲有翡翠的屏風。 金屈曲:屏風的摺疊處反射着金光。一說金屈曲是屏風上的金屬環紐。 花叢:指代遊冶處的豔麗境界。 花枝:比喻所鍾愛的女子。

《菩薩蠻五首》是唐末五代詞人韋莊的組詞作品。這五首詞是一個整體,但又可分前後兩個層次。前三首爲一層,重在對江南情事的追憶,後二首又是一層,重在寓居洛陽的所經所感。這組詞是有兩層含義,可以說詞人所寫的只是跟一個現實的女子離別的相思懷念,也可能是暗寫對於唐朝故國的一份忠愛的感情。 第三首畫面,是立足現在,追憶江南,有今昔對照之概。“如今卻憶江南樂“一句領以下七句,一氣貫注直下,筆力很是驚人。上闋二三四句謂在江南時,自己尚是意氣風發的年紀,穿着鮮豔的春衫,襯托出健美的身材,在斜橋邊隨便擺個姿勢,就引來滿樓的歌伎爭相招攬。過闋接着寫風流情事,情節是“醉入花叢宿”,但鏡頭卻是“翠屏金屈曲”,這是很高明的蒙太奇的手法。屈曲是合頁鉸鏈,用銅做成,所以叫金屈曲,以形容它的美。對翠屏、金屈曲作一個特寫鏡頭,把“醉入花叢”之後的情節遮掩住了,就讓人多了一層想象。詞是極美麗的文體,要想寫得好,就要善於設色,要懂得調配色彩。全詞以春衫的鮮豔、紅袖的熱烈、屏風屈曲的金碧爲基色,最後卻是白頭的蕭瑟,濃淡明暗,映帶前後,情感更見悲涼。一結“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是一決絕語。所謂決絕語就是用發誓的方式說話,這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修飾手法,在詩詞當中用上這種修辭手法,感覺就像是古樂府,非常地質樸非常地有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
  • 屈曲(qū qǔ):這裏指屏風上的金屬環紐。

翻譯

現在反而回憶起江南的快樂時光,那時年少,身着單薄的春衫。騎着馬倚靠在斜橋邊,滿樓的女子都揮舞着紅袖打招呼。在翡翠屏風和金屬環紐的環繞下,醉後在花叢中住宿。這次見到這些花枝,即使到了白頭也發誓不回去。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江南的美好生活場景和風流瀟灑的少年形象。開篇回憶江南之樂,突出年少時的春衫單薄與意氣風發。「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生動地展現出少年的風流倜儻和受歡迎程度。後面描述在華麗的環境中沉醉花叢,最後表達出對江南美好風情的留戀,甚至宣稱白頭也不歸,強化了情感的決絕。全詞語言簡潔明快,意境優美,把江南的繁華與人物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

韋莊的其他作品